闲置地处理10月收场何需200年


     叶檀女士前几天发表文章《闲置地处理200年?》,摘要如下:

    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要求新一轮调控的声音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需要的不是新的调控政策,而是已有调控政策的落实。

    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可谓不严,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以及后续政策涉及地根、银根、闲置地处理以及预售款三方监管等,如果落实到位,房地产市场资金链紧崩,开发商不得不加紧销售回笼资金,坐地起价、待价而沽不复存在。可以说,除了房产税等少数措施之外,其他政策已经应出尽出。

    这些政策当然有用,关键问题是执行到位。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房地产政策只要由地方政府主勺,大都打了水漂。

    关键在于执行,光说不练,文牍有多高,信用就有多缺。

    有个典型的例证是对于闲置土地不痛不痒的查处。 8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今年各地上报闲置土地2815宗,面积16.95万亩。今年9月问责,10月基本完成查处任务。

    言之凿凿的国土部至今没有公布没有公布违规开发商的名单,更没看到通报哪些开发商被取消了经营资格,国土部网站公布的是典型安全,对西安立丰御海置业等7宗案件的处理情况,以及6宗督办的违法违规案件。按这样的速度,现有的闲置土地是否要处理200年才能处理完毕?

    新政重要,更重要的是落实;新政出台,必须兼顾中国经济转型的全局,如此才能言行一致,言出必果。

 

点评:看了叶女士的这篇文章,觉得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虽然全篇并不是专门针对国土部的,该文还提到房贷、信托、土地增值税清算、预售款监管等问题,只是选择国土部对闲置土地查处为例。

   我不久前也写过一篇题为《国土部应公布详细的闲置土地清单》,也曾指出国土部查处闲置土地不力的三个表现:

    一是国土部早已掌握部分土地闲置情况,却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之前媒体透露的1457宗闲置土地清单,据称也不是国土部透露的,而是由银监会间接披露出来的,而且是截止到去年9月的统计数据,到今年8月才“被”公布;这次虽然是主动公布,但也多少是来自舆论压力。不过这次公布的数量多了1358宗,应该不是短短几个月就增加了这么多,而应是统计数据收集更详尽和全面所致。

    二是这次公布的2815宗闲置土地,只有总数却没有具体的清单。这次公布的闲土地宗数要比上一个清单多近一倍,而且截止的时间是今年5月,可以说是最新最准确的数据。但却没有具体的清单,虽然比没有公布要好,这对于打击囤地和曝光开发商闲置土地状况并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效果。只有公布到具体的地块、合同、用地单位、闲置情况才会对囤地的开发商形成舆论监督的压力。

    三是这次公布的3070宗违法违规用地7成已经查处,2成多已经结案,但人们却未能感受到查处力度和效果。这么大规模、这么广泛的整理违法违规用地却没有相应形成和产生应有的社会反响,到底是查处的力度不够还是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走过场?如果是“虎头蛇尾”还不如不查为好,以免政府再次失信于民。

    因此,建议国土部尽快公布本次违规违法用地、闲置土地清单,最好能将目前查处和结案的情况也一并公布,以便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而不要只是公布一个数字却没有具体的清单,这样虽然比不公布要好一些,但对那些违法违规用地单位和闲置土地的企业却起不到任何打击的作用。今后最好能像广州国土部门那样定期将所有出让土地的交款、开发等进度在网上公开,既阳光透明又可通过社会舆论对囤地企业造成压力。

   不过,有一点我的看法可能与叶女士不太一样。她认为照国土部现在处理的速度,现有的闲置土地要处理200年才能处理完毕;但我认为国土部处理闲置土地的效率和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不用200年,最多200天,甚至再有50天就可以结束了。

   因为,国土部称这次公布的3070宗违法违规用地7成已经查处,2成多已经结案;此外,国土部还表示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清理查处工作,务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处任务。

   一个要200年,一个只要200天。差别到底在哪里呢?差别就在于:是认认真真动真格地查处,还是认认真真走过场地查处,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所耗时日当然相差甚大。

 

                                   2010年9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