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本宣布开发自主品牌时,在业界曾引起很大的关注和疑惑。很多人都在想,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能算自主品牌吗?但随后,这件事情也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焦点。
时隔三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北京正式发布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同时广汽本田的自主品牌理念的新车也紧锣密鼓开始进入到量产前的准备阶段。此外,据闻北京现代、广汽丰田、东风本田、长安福特马自达等合资车企,也传出要开发自主品牌。合资汽车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似乎真的不是随便说说。
婚后财产更能体现双方平等
现在很多评论认为,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有利于中方掌握汽车的研发技术。笔者对此看法不同。其实,研发方面,在一些合资企业(当然不是所有)里,中方一直在作出努力“渗透”,通过参与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提高中方的技术水平,这种成功案例也绝非个案。例如一汽大众的新宝来、上海大众的朗逸,据说中方人员都有比较深入的参与。但是这样的参与过程中,中方的付出中有很大一个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品牌的塑造和积累方面,中方的回报在哪里?新宝来、朗逸的销量还算不错,除了销售利润之外,也在促进大众品牌的“品牌价值”,但遗憾的是,大众品牌属于德国,如果哪一天合资企业不办了,大众的品牌资产中,中方付出的那部分,能拿回来?当然不能!中方只能从合资产品的销售中获得阶段性的“辛苦费”而已。大众品牌对于两家合资企业来说,是“婚前财产”,虽然婚后双方关系好,可以共同经营和享用这笔“婚前财产”,但毕竟所有权还是婚前一方。就好比当年广州标致散伙了,标致只收一块钱就回家了,但广汽能用标致品牌吗?最大的资产,那个被中方参与“饲养”了一段时间的狮子,还是回到法国舔着它的亲爹的脚趾去了,中国干妈与它无关。
因此,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合资双方的“婚后财产”,所有权属于双方,即使哪天散伙了,大家还共同享有这个品牌资产。这就是合资企业推出自由品牌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重大意义。
举案齐眉还是同床异梦?
品牌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当然是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的意义所在。但品牌绝对不是拿来演戏的“绣花枕头”。研发实力和产品实力都是品牌的物质基础。对此,我们有理由担心,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比中方独立操作的“自主品牌”能活的更滋润?
尽管,合资企业有外资的部分所有权,那么毫无疑问,合资的自主品牌也自然有外方的所有权。但是,外方真的会认真对待这个真正属于合资双方的“结晶”吗?在东风日产“启辰”高调推出的时候,我看到日产方某高层的态度暧昧,他认为这个孩子是合资企业的事情,只表示,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外婆”家——日产总部会给予支持。那么,什么时候才是“真正需要”呢?
所以,中方想通过合资后的自主品牌这个平台,实现技术的掌控,遇到的阻力不小。外方愿意如同中方一样热情的投入人力物力到共同的品牌吗?就我们这几十年的合资经历来说,外方更多的只是把中国当做生产基地,不管他们说的多好听,品牌和技术都是他们绝对向中方“屏蔽”的核心资产和机密。
如果只是中方一厢情愿的投入到这个自主品牌,恐怕又是一个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那还不如中方独立操作完全自我掌控的纯正“自主品牌”。
我们不愿意看到,由于得不到实质性的外方支持,尤其是技术支持,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又将外资品牌的过时产品,拾掇拾掇,重新做个外壳推向市场。如果是那样的话,何必搞这么个噱头,还让外方白得收益的便宜?
或许是笔者杞人忧天,或许合资的中方已经胸有成竹。但真心希望这种全新的“自主品牌”模式能够给中国的汽车实力带来革命性的进步。而现在至少我们可以欣慰的事是,合资企业的中方在经历“市场换技术”的惨淡营收局面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技术没拿到,至少可以玩玩品牌吧。
明白了,总比没有明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