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2周年祭


  两年前的今天,雷曼兄弟破产。这一事件也宣告,格林斯潘主义主导下的错误的货币政策引爆的这轮金融危机,亦由隐形危机转化为显性危机。

   这场大危机正如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一样,使美国及整个世界陷入危机之中,这亦是资本主义制度自“大萧条”以来再次遭遇的最大挑战。我们相信这场危机会成为几代人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正如古老的辩证法所揭示出来的,福祸具有相互依倚的事实。这场危机固然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莫大的冲击,但我们也已经看到的是,它同时也为经济学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样本,在过去,“解释大萧条是经济学的‘圣杯’”,这次的危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事实上自危机爆发以来不同经济学流派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在第一时间里,试图对“大危机”作出合理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先生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的解释,以许小年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的解释和接近于奥地利学派的韩和元的货币供应与经济周期及其危机的自然规律的解释,也有人将企业的垄断视为本轮危机的重要原因,持这种观点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那些不倒翁企业的存在。如 “大萧条”一样,这次的危机同样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夏斌同志就试图从国际金融体系出发来解释这次的危机,而秦亦夫先生则从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一视角来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成因,此外认为危机完全拜华尔街的金融家的贪婪论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亦不乏其人。

  我们认为就如同对大萧条的研究一样,当前的这种研究将会客观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进和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当然正如一而再再而三爆发的危机所向我们表明的,如果大家认为“危机”只是“过去的事情”,只是停留在书本中的经济的糟糕表现和人们惊恐、失望的表情.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

   正是基于此,值此危机2周年祭之际,《发展前沿》特别策划了本专题。由于自身认识和能力的不足,难免挂一漏万,但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另外在本期杂志中,除金融危机2周年祭外,我们特别关注的还有,西方媒体如何看待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事件。我们意图跳出简单的、平面的自我判断,以第三只眼来实现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以此来让事件更为具象、更为立体。

  当然这内里有弹有赞,有积极的声音也有消极的声音。我们不做任何增删,我们只负责观点的罗列和陈述,我们只负责提供对话和碰撞的平台,因为哈耶克曾说:

  “正是源自人们不同经验的
  不同观念之间的
  争论和相互批评,
  被认为推动了对真理的发现。”
  《发展前沿》深以为然:
  发现是它的使命
  展示是它的动力
  前进是它的目标
  沿(延)伸是它的方向
  基于此,
  我们力图将其打造成为——
  一个观念碰撞的“战场”
  一个思想飞扬的伊甸园
  以对撞和对话
  用论证与批评
  在转型的漫漫之路上
  为社会寻一种共识。
  发展前沿,上下求索,聚集花火,灿烂绽放!



  《发展前沿》由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生产力学会提供智力支持

  9、10合刊9月20日出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