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政策拖累经济复苏


  在经历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一些国家对保护贸易抱有强烈的痴迷,纷纷出台刺激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美国先是宣布振兴出口计划,谋求在未来五年内出口翻一番,并利用金融、财政等手段支持扩大出口,继而又出台进口限制措施,不仅对人民币升值施压,而且在前不久由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加严贸易救济措施的14条建议,以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执行力度,其中多项建议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主要包括:取消给予单个外国出口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豁免;受到反倾销或反补贴初裁后的企业只能以现金作为保证金继续向美国出口商品;改变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倾销幅度的计算方法。英国把扩大出口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日本则大力支持本国企业海外销售。在致力于扩大出口的同时,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运用技术和环境壁垒限制进口,甚至谋求征收碳关税,削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成本优势。

  这种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流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并无本质差异。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财富的唯一代表,通过对外贸易,获得贸易顺差,贵金属净流入,能够积累更多财富,竭力主张鼓励商品出口,限制进口。而今,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之所以死灰复燃,被一些国家推崇,与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债务攀升,国内市场需求相对低迷,经济复苏艰难直接相关。他们以为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可以扩大本国企业销售规模,提高企业投资与扩张的欲望,增加就业,政府也可以减轻救助企业的财政负担。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扩大出口本身并没有错。如果是产品自身竞争力提高,或在遵循公平、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建立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或区域市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规模扩大则无可厚非。但通过滥用政府补贴、政府救济和扶持等手段,扭曲市场,破坏公平、自由贸易规则扩大出口,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使财政的包袱越背越重,也会损害市场机制的功能,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靠政府扶持继续生存,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还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效仿和政策跟进,滥用的补贴、倾销等手段大行其道,全球贸易环境恶化。

  限制进口更是有害。无论是借口维护公平贸易,通过调整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方法和执行规则,加大限制进口的力度,还是通过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都不过是重商主义的翻版,最终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和贸易体系。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使之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既无益于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容易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连锁反应,使全球陷入贸易保护的深渊,全球贸易萎缩,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不仅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反而使就业机会减少。

  一些国家一方面推行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另一方面又给中国贴上重商主义的标签。这种对中国的指责完全背离事实。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主张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国家。中国正采取进一步优化进口关税结构,为企业提供进口融资便利、减少进口环节和手续、降低进口费用和成本等措施扩大进口,努力扩大来自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积极鼓励进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技术,特别是国内短缺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等,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为其他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世界各国只有共同行动,抵制重商主义的错误主张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诱惑,维护全球公平贸易体系和多边规则,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保障全球贸易环境改善,才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推动全球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