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传闻只是忽悠 强势震荡仍是主基调


加息传闻只是忽悠 强势震荡仍是主基调

   周三行情出现显著下跌,个股行情的活力也明显收敛,这除了中国人寿为代表的权重股继续沉沦、2700点技术阻力、假期来临前的平仓盘开始显现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传闻加息与实行保值贴补。

   我们上日已经分析提示,但即便CPI继续走高,目前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站在决策层角度上,为了“管理通胀预期”目前不是不想加息,而是不能加息:

   一是因为,虽然8月份部分经济数据较好,但更多是因为季节性因素的使然,并非经济基本面止跌回稳的信号。投资增速在回落、出口增速在继续下跌、工业品价格在回落……,如果加息非但对超额货币作用下的消费品价格通胀作用不大,反而会误伤疲弱状态的工业经济,在“稳经济、控通胀”的权衡中前者目前起主导作用。

   二是,8月份的经济数据只是部分回稳,只是初步回稳,如果贸然加息必然会抹杀经济企稳的萌芽,作为决策者必然需要后续几个月的更多数据来作为决策依据。

   三是,欧美正在纷纷进行二度刺激,目前贸然加息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必然促使国际热钱重来,这反而会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

   因此,周三传闻加息,或者实行保值贴补率等只是一个“忽悠”!我们注意到,本周末是9月份期指合约的交割日,与前几个月在临近交割日未平仓合约数量明显减少不同,目前9月份未平仓合约数量是8月份的3倍多。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过去一个月里的行情呈水平波动,目前沪深300指数的位置正处于居中水位,从而导致多空两方合约平不是,不平也不是的尴尬与拉锯局面。因此,我们认为,周三关于加息,或者实行保值贴补率的传闻99%出自于期指市场的空方阵营!同时,未平仓合约数量大增意味着后2个交易日的行情可能有多空剧烈争夺的过程,从而震荡加剧。

   我们上日分析提示,目前A股市场基本形势已经开始清晰:基本面因素已是次要因素,“通胀、超额货币、不加息”已经成为主导行情的核心因素,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性质已经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的行情无论是演绎形式,还是背景因素,都已能与历史上著名的2000年行情相“媲美”:

   一、行情的形式雷同,激发2000年行情的是由点到面、四处蔓延的网络概念,以及“三年改造国企”指引下的国企大重组;激发今年行情的是“三新概念(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和央企、军工、国资系列的大重组。

   二、行情结构雷同,2000年行情除上海石化、四川长虹、青岛海尔等一批当时的权重股“纹丝不动”以外,其余最后演绎成全盘皆庄股的行情;如今的行情也是银行、“两桶油”为代表的权重股始终沉沦,其余股票也是强者更强的行情结构。

   三、行情的经济背景雷同,2000年概念、题材盛行的行情也是产生于以“砸纺锭”、淘汰立窑式水泥与小型炼钢炉等为标志的产业结构升级时期,原有传统行业也处于一个萧条期,与目前“调结构”的经济背景形似也神似。

   四、市场环境相同,2000年“全盘皆庄股”的行情也是形成于1999年“三年改造国企”名目下的信贷超额释放之后,也是产生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五、行情表现方式雷同,如同目前“开除指数炒个股”、行情在2564-2704点已经“蜗居”一个半月一样,2000年的行情从春节一直到5月中旬整整3个月时间也一直在1590-1850点之间拉锯震荡。

   因此,相对强势震荡仍是后阶段行情的主基调。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份创业板“周年祭”来临之际,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已开始出现跳水的迹象。我们上日分析提示,目前行情没有系统性风险,但有个股的非系统风险,小股票是目前行情的主要风险所在。现在的问题是,小股票已经不能买,金融股为代表的权重股买了也没用。因此,我们继续建议把择股重点转移到二线蓝筹中既有估值防御基础,又有题材效应的三季报预增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