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领导力与可持续增长


                      低碳领导力与可持续增长

     2010年9月15日在天津华丽闭幕的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可持续增长,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可持续增长成为达沃斯论坛核心议题,其背景是: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容乐观。债务危机下的欧洲被迫提前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美国近期经济数据疲软,"二次探底"风险加剧;日元持续升值,日本经济受损;经济复苏较快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通胀隐忧。纵观当今世界,确保经济的持续复苏,推动可持续增长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增长(The sustainable growth)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导下,实现生态平衡与经济社会共同持久良性发展的增长模型。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经济发展注重与社会,生态体系建设的协调;经济可持续成为全球关注并致力于行动的重要议题.

      天津达沃斯论坛的积极贡献就是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与实现可持续增长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可持续增长要求发展进行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要求发展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企业绿色变革,企业文化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共识的形成迫切要求领导力的低碳转型,即推行低碳领导力。

      低碳领导力(Low Carbon Leadership )是指顺应低碳经济时代,政府,企业,组织机构或某个特定社会单元通过绿色变革,实施环境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谋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的一系列新型领导行为。低碳领导力是领导力低碳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推动可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低碳领导力的特征:

  1,传统领导力接受低碳转型的必然产物。

  2,社会单元引入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低碳转型与绿色变革的实践日益深入。

  4, 低碳文明与社会单元发展趋于和谐稳定。

  5,低碳领导力的竞争产生的影响逐渐凸显。

     低碳领导力的内涵:

  1,全球化的低碳视野与战略思维

  作为社会单元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从低碳全球化的国际化视野思考自身的长远发展与前景展望,进行新的战略定位,确立生态型价值观。构建智慧地球,低碳世界取代经济至上,商业至尊成为新的思维。

  2,创新化的低碳决策与人力管理

  绿色管理,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单元决策的重要部分备受重视。同时人力管理引入绿色成长,绿色就业,绿领风潮等新理念,客观要求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绿色培训和绿色绩效考核。绿色人才成为智力资源库的新生代。

  3,品牌化的低碳运营与市场推广

  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推进,社会单元“绿色营销”,“绿色创意”,“低碳传播”开始盛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载体的低碳媒体兴起,为社会单元的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搭建了新的舞台。

  4,持续化的低碳互动与组织成长

  低碳经济时代的互动交流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具影响力和全球性,建立持续化的互动机制尤显重要。低碳主题成为各领域探讨的核心话题,其参与度和深度都将空前提升。组织的绿色变革,绿色成长和绿色崛起成为社会单元领袖新的课题。组织成长低碳化将是未来领袖们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低碳领导力的内涵赋予未来领袖们新的课题,也对领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低碳领导力的意义:

  1,低碳领导力是低碳经济时代社会单元发展的重要特征。

  2,低碳领导力对传统领导力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并推动传统领导力的变革。

  3,低碳领导力作为新的竞争形态日益成为各社会单元力量博弈的重要砝码。

  4,低碳领导力推动低碳文明与社会单元的有机融合。

  5,低碳领导力对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6,低碳领导力是推动低碳全球化的关键动力之一。

  7,低碳领导力随着不断发展与普及,也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8,低碳领导力是推动可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依赖于社会单元领导者低碳领导力的提升与艺术再现。低碳领导者通过开展绿色定位,组织绿色变革,推动绿色成长等低碳管理促进低碳领导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可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经济的复苏有待低碳领导力的推行,低碳领导力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更是推动可持续增长,实现低碳全球化的的驱动力。

      达沃斯论坛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增长互动!

      亚洲能否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

      低碳领导力与可持续增长会告诉你答案!

  

                                                                                                                                       作者:赵亮

                                                                                                                                       201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