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为什么让人情迷? 王溢嘉
当机会越来越少时,我们就越向下修正原先的看法。
在现代都会里,有些寂寞的单身男女会到夜店(Pub)去碰运气,寻找可能的约会对象。要约会,当然要彼此中意才行,但什么才算“中意”,却牵涉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心理学家佩尼贝克做过如下一个实验:他请三组男女分别在晚上九点半、十点半和十二点进入三家Pub(三家打烊的时间都是凌晨零点三十分),找依然是孤单一人的男女,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某个心理实验,有103位表示同意。实验很简单,只是请他们评估今晚Pub里的异性“有多迷人?”(以1到10来表示迷人的程度)结果显示,在十二点接受访谈的单身男女,认为当晚在Pub里的异性“最迷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也许有人会说因为越近午夜越有神秘感,异性看起来也就越具魅力;或者在Pub待得越久,酒喝得越多越兴奋,异性看起来也越迷人。其实,主要是因为“机会已不多”的时间效应,让单身男女改变了他们的认知。有一首西洋歌曲说:“这不是很有趣、很奇怪吗?当一个男人面对孤独的夜晚时,他的看法就开始转变。”似乎就是此一心理的表白。
不只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在越接近Pub关门的时刻,想找个伴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此时若不想寂寞到天亮,那么周遭的异性(可能的约会对象)看起来就会“比较迷人”。他们在刚进Pub时,也许跟九点半那组一样,觉得周遭的异性并不怎么迷人,而期待能遇到更好的,但随著时间的消逝,如果他们还想在其中找个伴的话,那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看法。
不少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还年轻时,眼界很高,总觉得还可以找到更好的;但慢慢的随著年龄的增加,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他们就不得不“向下修正”自己的标准,以前“看不顺眼”的现在变得“其实也不错”,不过可能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人生的其他事情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