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革命”化:市场经济的悲哀!


房地产调控“革命”化:市场经济的悲哀!

 

/陈涛

 

2006年“国六条”到2008年“国十条”,再到今年出台的“新国十条”,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实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然而,这种房地产调控却往往被人为夸大渲染甚至妖魔化,将市场问题政治化,将民生问题革命化,将住房问题复杂化。我不禁要问: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吗?

要实现老百姓“住有所居”的社会目标,这本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现在却推给了房地产市场,推给了房地产开发商,这合理吗?老百姓买不起商品房,而政府又没有保障性住房提供,这能怪谁呢?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一路上涨,投机现象有所抬头,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要把房地产业整垮,不是要把开发商整死,不是要让中国经济硬着陆,不是要让人人买得起商品房。

国家统计局9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额环比增加15.23%;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7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环比已经连续几个月与上月持平或下跌,证明已经初步见到了调控效果。

可是有人不这样认为。

刚读到一篇新华时评《打击投机行为将房价调整到合理水平》,评论认为房地产调控应该“重点打击投机行为,挤压房地产领域投资的获利空间,将房价调整到合理水平,使更多群众能够分享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蛋糕。”甚至将房地产调控的目的都引申为“打击房地产投资、抑制房地产开发。”我就是不明白,有市场经济就有投资投机,房产有居住功能同样有投资保值增值功能,怎么买房投资就是投机行为了呢?我也想要问;房价调整到什么水平是合理水平?是要让人人买得起商品房吗?我更要问: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你为什么要曲解为“打击房地产投资、抑制房地产开发”呢?

“投机倒把”这个词是文革时的产物,也是计划经济时代才有的特别现象。我国已经实行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在提出“打击投机行为”这样的口号呢?

无独有偶,我刚刚又读到了一篇标题为《楼市调控“二次革命论”:决战二三线城市》的文章,更是将房地产调控提到了历史的高度,发出了“二次革命”的论调。好象开发商不倒,房地产业不垮,就是“革命”没有成功!好象一线城市房价降了,二三线城市房价不降,就是调控没有见效。好象调控四个多月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增长,个别楼盘成交价格有所上涨,就是房地产“回暖”了,就是调控失效了。我想要问,中央房地产调控的范围就本就是房价涨幅过大的部分一线城市,文章怎么把调控的范围又扩大到了二三线城市了呢?

从来不去分析成交价格上涨是不是结构性上涨,从来不去考虑二三线城市房价高不高合理不合理,从来不去研究保障性住房建了有多少满足不满足需求,从来不去调查到底有多少人没有房子住而是睡在了马路上,从来不去估量人们的收入水平是不是都能购买得起商品房,就只会一味的叫嚣房价高,只会一味的大骂开发商,只会一味的叫喊“革命”。

要知道,“革命”是一个政治口号,“革命”有着政治目的,“革命”需要政治手段,“革命”会有政治后果。我想要问,房地产是一个经济产业,是一个经济市场,难道是政治吗?当年我们国家受“革命”口号之害难道还不够深刻的吗?

要是房地产调控真正变为“革命”了,那受伤的不只是房地产业,那受害是不只是开发商,那受益的也不会是老百姓,因为那真正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悲哀!

20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