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道,才能让理想来实现你


    少年时代,因为家世和身处的环境优越,心比天高,能入我眼的人并不太多,这成为后来发展的障碍。半生已过,回首往事,才觉察不是别人不入法眼,而是自己阻碍了自己的法眼使自己视力不佳,是自己没有法眼。

 

    一生帮助过很多人度过许多生意上的惊涛骇浪,作过很多人的贵人,因此,多少觉得自己有点本事,但是,现在发现最没有本事的就是自己,至多只能算很多事情见识过。我想大约是自己的理想从来不曾实现过,是因为这么多年从来也不曾为自己的理想做过些什么,而过去一直以为所作所为都是在接近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至少是目前的处境看来,离理想很远反而离我原来不入法眼的东西很近。

 

    不知道如何到了今天的地步,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个样子。不经意浏览了电视剧《贞观之治》,仿佛似是而非地明白一点东西:李世民,他的理想是实现了还是没有实现呢?用家庭的破灭换取了大唐盛世,同样的历史重复还有毛泽东,以家破人亡换来中国的统一和国家强盛,这是他们所愿吗?这是常人所能为吗?美国人最怕谁?毛泽东。美国人最不怕谁?让历史和人民来说吧。有个问题我一辈子也没想明白:齐家和平天下,如何作到共存?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这是天作非人所能为也,需要积万千年的阴德才能实现。古人云:物格而知至,知至而意诚,意诚则心正,心正后齐家,齐家以国治,国治平天下。就这所谓的古人云还是80高龄的李兆基先生2005年4月参观我当时正进行的上海松江某房地产项目后吃饭时告诉我的,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有这等智慧之语,汗颜。老先生的本意是提示我等后辈应该乘势进击领上海房地产风流不可沽名学霸王,但是遗憾的是却倒过来促成了我2006年彻底退出房地产行业,实现了无声息地进入静悄悄地退出;因为我自以为这是正心,而心不正和家不齐都难以平天下,所以退出,这些我的老板、旁人都是难以理解,所以需要契机创造误会才能实现退出,以外心来正心;后来的发展印证当时的正确,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这样,至少至今不悔。

 

    李先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由富转贫的转折,由高调进入平淡的转折,我以为他是我生命的贵人。他打破了我四十年的迷茫,当然,他自己是不知道的,因为我知道他当时让我格物知至决不是让我隐退而是进攻。2007年以后我走访了很多名川大山,访问很多高僧大德,研读易学、老子和庄子、九渊心学,发现所谓道学佛学和孔孟之道的划分谬也,而且更羞耻的是自以为理解中国文化的我,发现根本只知道皮毛,羞!羞!羞!但是可以告慰老先生的是我并没有因为隐退而放弃进攻,只是转了一个弯而已将攻击与平淡融合而已。

 

    瀛洲先生,新加坡金融前辈,是我的另一个贵人,他指点我的方法很奇特。他总是在进餐时让我坐在身旁,因为那时的我年纪最轻,职位不低,但是他从来不直接告诉我什么,只是要求我坐在身边,离开新加坡的时候,他送给我三本书:一本是他的自传(至今在在我的书柜重要位置)、一本论禅和译本圣经,可惜我年少轻狂,并没有认真研读和理会其中之意。先生已于2004年98高寿仙逝,因缘由此分离。中国最早的楼宇按揭业务就是在先生的指点下在广东的地方商业银行首先推行并与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和东亚直接竞争并立于优势地位,如果不是当时地方央行的行政限制恐怕次贷衍生金融产品诞生地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广州。我终身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放弃了将楼宇按揭业务证券化的努力,中国不行香港行、新加坡行,但是,遗憾,毕竟还是放弃了。因此,看到进入21世纪华尔街的投行在这个领域耀武扬威,多少有点狐狸吃不到葡萄的心理。低碳期货,又一个机会,但是我已经没有平台了。老先生地下可能正在哀吾不幸,怒吾不争,愧啊愧。有友人总是问我为什么老是对国人有信心而蔑视华尔街投行的所谓专家,道理很简单,因为我切身体会,就个体竞争而言,中国的金融家不会比这些华尔街投行差甚至更强,但是问题在制度和官僚体制限制甚至是谋杀了个体竞争优势,例如中行出身的现在监狱的三大帅才人物;华尔街台面上频繁出现的投资家都不是真正的高手,90%以上都是金融政治家,鲁比尼、巴非特、索罗斯、克鲁格曼等等都是,所以,不值得关注。

 

    人生总是这样,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机会来临又离去,你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认知这个过程就一切烟消云散了;当你寻找机会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失去了与机会结合的平台,即使你已经发现机会。这里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不自觉的本末倒置,比如别人说人要成功所以我要成功,社会时尚所以我去追求,别人说人一定要成家所以我去找个雌性成家,别人说财富代表成功所以我拼命挣钱来证明这种成功,但是当这一切都一一实现了,又能如何呢?猛然间,你会发现你在实现社会或者世俗赋予你的理想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切的成功后面的悲剧的原因,谁是黑手呢,我们所受的教育,这就是生命的悲剧;可惜,发现这些太晚了,后悔而已经不可改变,一代悲剧。

 

    生活总是在应验曹雪芹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