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李叔同被用来打岔,太昂贵了......
整个八月之后的夏天,于夜晚的未央处,我都在看李叔同出家前后以及圆寂前三天写的最后那四个字。
那四个字后来被多少人按照自己的"世俗凡情"来错误注解。
又有谁知道,那极富深意的四个字里,包含了多少对某个预期与预知中、和之前已经知道的、一模一样的临到与发生之"春满月圆"的欣慰?对某个正轰隆隆分秒不差地向他而来的生命之破茧--这个期待得太久、终于等来的"那一刻"如婴儿扑向父母之怀的喜极之忘我?那会是一份怎样的不可抑制的"欣"与无以言喻的喜?那被多少人后天意识地用"识神"、自以为是地作凡情解、而非所谓终局"了断"的欣,正如预期的那样一点点大幕拉开......如果仅仅只是那些所谓的"了断",何来更高的期许?没有期盼的"欣",只是一种纯粹纯然的放下。在"欣"的程度上,何来这四个字合起来、始终让我振臂发麻、能量贯穿、读来那么的力透纸背、席卷灵魂?
唯心所现之境界,只有与大师有同等修证者,方可知晓,方能道明。我等只能是盲人摸象。
这个夏天,这笔笔骨清、笔笔神秀、笔笔气舒、笔笔锋藏而毫无烟尘气的的字,就这样被我夜复一夜地拿来静心与疗愈。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http://www.jcedu.org/art/hy/2/index.htm
那种巨大的席卷一切烦恼的空与静,是我这个夏天最贪婪的滋养。
今年夏天因为"李一"这个名字,到处都是关于老子、道教(道教是人类与超验世界的中介,它与世俗欲望进行精神战争),以及"辟谷"的真假养生之谈。
肉体的辟谷不食,不是我关心的重点。精神的"辟谷",才是我关注的重点。
东方文化的魅力,说到底都是关于生命的,一是关于生命本质的(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诸子百家的经典基本上都是在描述生命的本质)。一是关于生命现象的(在描述生命现象的文化中,一类体现在民俗方面,另一类则体现在宗教活动尤其是道教传承中)。
世人不断教化我们的识神(后天意识),把成功当精神的食料。而元神里的真我,却告诉我,"空"与"静",才是生命的真粮。
外界的声音纷繁噪杂,一个人脆弱的内心,一如常行河边的那只鞋子,哪有不湿和不染的啊?
于是烦恼就这样一件件执著上身。
于是,就特别需要这样的静心来给自己洗尘。
深夜不眠,读这样的字,一笔笔,写尽人生的通透与功德圆满。
人因贪爱固有轮回,世间万物皆是化相,
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如作视观!
可总是还会有那一念,在那里盘旋:
是什么,可以让一个唾手可得这世间所有繁华与功名、远在那些"大尸"之上的人,放下至此?
一个于戏剧、音乐、书画、诗词、篆刻等无所不精之旷世绝才的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豪门公子、浊世才子,一个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这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究竟是怎样和谐地被统一在了李叔同--弘一法师的身上?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又是如何跟自己解决那必定萦心绕怀之妻儿追到寺门外那痛彻心扉、含悲之诘问的?
慈悲对世人,又怎可以是从亲人的情感那里"剥削""掠夺"而来的那个徒身向他的慈悲呢?
"围脖"的放大功能与热闹(日前,画家妻子用"围脖"实名直播丈夫与小三的捉奸过程),拨落多少人的眼球?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胡思乱想:如果九十年前就有博客了,李叔同的中国妻子会把她的这句无可非议的诘问,用"围脖"的形式发向世人、求助世人、帮助她挽回她的丈夫吗?
那些个夜晚,我手上但凡拿到任何的画册,只要上面有一花一草,都想流泪。
莫不感慨,世间万物皆幻象,风水流年是云烟。
突然就这样,在"悲欣交集"四个字手书的影印里,以及那笔画与纸面恰倒好处的留白里,对"空"着了魔。
——空不是什么也没有,也不是有。那份花红柳绿、眼横鼻竖,本真自然的禅、以及静、定、空里的禅意,用六祖慧能的话讲即"住心观静,是病非禅"之既不著心,也不著净,亦不是不动的"无住"。
一代高僧如水般沉静的心境之于纸间的铺展里,就象这个夏天最清凉的一颗人丹,被我以眼代口,一行行入目,含在每一个沉醉于"神秘花园"之未央的深夜里。入眼即化,入目即空。
让不是在"有"里着相,就只在"空"里住相的我,隐约看到什么才是那份真正的"无住"。
在这样的清凉时分,读这样的超尘之人,更象梵音轻奏中,一切杂续、思念和情愁都踮着碎步,轻盈归位,不复鱼龙潜跃,不复摇荡生枝,水波不兴,树静风止,世界安静。
这是何等的一种神交、与恨不得追足而去的向往?
男人可以德艺双馨、让人高山仰止地遁空门而去,而女人呢?
女人的身子,则更应该象那个让多少"活得像狗,死得像人"的人走完最后一程的特蕾莎嬷嬷一样,放在尘世的大俗里淬炼。这是我给到自己的最后答案。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生活中,一样可以处处道场。
忍不住和建东分享。
她看了我邮件里给到她的弘一大师的字,和网上搜罗来的其他一些大师的书法墨迹之后,说:弘一大师的字和其他人的字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在哪么?
在哪?我迫不及待地问。
她说:弘一大师的字里,真正的那个魅力,那个让你感到无比舒服的地方,就是没有一点点我们说的那个"我"字,他是真正的全部都放下了。而其他人的字里,笔锋遒劲,当然也是很好的书法,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老有追求"的。
"老有追求"这句话,我第一次听人用戏谑口音的上海话说出来。一下就让我会心地笑喷了出来。有点噱。
原来"追求"有时候在更大的智慧与赐予面前,有时候是有一点小孩子的计谋一样让人有点噱的。
那些与生带来的俱足,你只会越追越没有,越放下,越是漫山遍野地盛放。
建东到底就是建东,一语中的,象她每一次面对不同课程里的学员、现场点评、最见功力的那个直指核心与弹不虚发。
我跟她说,建东,我把你和弘一大师,写进我的这篇博客了,我发给你看一下好吗?
建东看完之后,回了我十二个字:李叔同被用来打岔,太昂贵了......
看到这十二个字,我立刻就笑了。一箭穿杨,建东,你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