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现代文明的距离还差多远?


    离开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少不了要借助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在任何一个交通工具上的一群人,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中秋回家过节,从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厅到飞机落地的几个小时,引发了我对中国离现代文明的距离还差多远的思考。

 

    在登机舱口,乘坐同一航班的人除了散客之外,有三个旅行团队,两个欧美团,一个国内团,欧美团队的成员看书,听音乐,冥想,或者两人窃窃私语,国内团队的人数不多,发出的声音却很大,对家长里短评头论足,对国内外大事议论纷纷,嬉笑怒骂的声音不绝于耳。我是最后几个登上飞机的人,不知谁将一个行李箱塞在我的座位前,问及左右,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我的座位旁边的一个白人,将行李放在了两个座位的中间,我才得以落座,而不至于影响后面的人进入。当乘务员将它放入上方的行李舱的时候,才知道是过道另一侧一个大姐的行李,我很有一个冲动,想问问她为什么在此之前不认领自己的行李。飞机下降过程中,后排一个客人居然没关手机,手机响了,他居然开始接听电话,做在前两排的保安人员立即起身制止了他的行为。飞机着地后,那个客人居然又开了手机,拨打了电话,再次受到保安人员的警告。为此,我又有一个冲动,想问问他是否知道该行为是违法的行为,会危害全机人员的生命安全。

 

    人在上海,很多朋友问我,有无到上海世博会一游,我的回答都是:不敢去,怕人多。人多的地方,的确令我有一种恐惧的感觉,一是恐惧人声鼎沸,心脏不负重荷;二是恐惧排队的时候人挨人,前胸贴后背,很有一种芒刺在身的感受;三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一群人蜂拥而上,秩序全乱,大有逃难的感觉。太平盛世,此感受,令人很是不舒服。事实上,我已经多年在国内不敢去名胜之地旅游,更不敢参加旅行团去旅游了,少有的一次因为梦想丽江,也还是宁愿选择1月份风景不算萧瑟但是游人清淡的时候前往。如果人与人之间快乐、和谐,人多,可以将这种情绪传递得更长、更远,我还是非常愿意接受人多所传递的这份喜悦的,比如,每年暑假在美国加州的迪斯尼乐园,我带着学生安然在其中排队,尽管人头涌动,尽管每个项目都玩过多次,仍兴趣盎然,就算是不玩,坐在树下,欣赏着不管是相熟者还是陌生人之间阳光明媚的笑脸,也觉得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了,只是物质的富裕程度,并不与文明的富有程度成正比。从百度搜索到“文明”的基本释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美,二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不管是与百科全书上对文明的定义相比,还是与当今地球上文明社会相较,还是我们目前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足以说明我们这个国家与文明的距离还差得太远太远。个人再强大,都脱离不了社会而独立存在,多年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对于知识技能的构筑过于重视,对于个人道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构建的漠视,已经令我们每一个人都尝到了由此带来的后果。当然,漠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和老师)都不曾体会过高度文明社会的真正滋味,将自己身边存在的不文明的现象视为理所当然。

 

    仅就排队而言,我认为上海是全中国排队意识和排队秩序最好的城市,上下班公交车和地铁的排队秩序足以说明这一点,为什么上海有别于其它城市,其中一个原因是上海海派十足,云游四海的人颇多,早早感受过文明社会的熏陶。如果你还想从更高层面从排队中体验文明二字,你可以选择到将“插队视为违法”的美国加州走走,看看,甚至留学。毛主席说: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下。三口为品,醉过才知酒浓。希望尝过,品过的人将其中的滋味传递给更多没有尝过、品过的人,令到中国离现代文明的距离越来越近。

 

相关博文:

生命的力量——给即将远行的人                 幸福在哪里? 

勇敢创造未来                                拥抱变化,学会放弃  

留学让我发现自己的价值                       高中生留学美国,做父母的需要准备什么?(组图) 

启德权威发布2010年中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       出国人数锐增,留学办理趁早(组图) 

留学的价值(组图)                           艺术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去美国读艺术

磨砺教育之一:“富爸爸”重金送儿出国吃苦      我的学生一不小心上了China Daily头版

美国军校生活实录(组图)                     中国学生在美国军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组图)

父母强势,孩子问题多                         为梦想而活!

时下大学生的病根                             动漫世界,必须面对的世界(组图)

中美大学生失业率对比                         疯狂的高考,疯狂的就业

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                       尊重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

孩子沾惹上网瘾怎么办?                       倾听孩子的心声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组图)               谁来可怜我们的孩子?(组图)

自尊与自卑                                  哈佛大学校长德雷科的三条“择业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