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不要“争分夺秒”地去医院,应就地抢救。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患者心前区用拳叩击,拳击力中等,连续3-4次,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
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可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则每按压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于其背下,施术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60-80次,以可摸到动脉搏动为有效,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溺水现场急救指南
溺水后,由于水或异物同时灌入呼吸道及吞入胃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喉、气管反射性痉挛。声门关闭及水中污物、水草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窒息,甚至致呼吸、心跳骤停,以致死亡。溺水窒息后,最易受损害的是脑细胞。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尤其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实施最为关键。具体方法是:溺水者仰卧在平实的地面上,救护者的右手掌放在溺水者两乳头与胸骨连线的正中,另一手掌重叠放于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平稳而有规律地按压,深度为4-5厘米。按压至最低点时应稍有停顿,按压频率为l00次/分。婴幼儿用食、中两指或两拇指重叠下压,儿童可用一手掌根按压,深度为胸腔的1/3-1/2,频率为100次/分。下压时用力要恰当,以防骨折,以能摸到大动脉的搏动为有效。
当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可用干毛巾摩擦全身,由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拨打120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