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经济来了”,百姓收入何以应对?
文/管益忻
今年早些时候,国内经济学界有人发出“通胀经济来了”的呼声。按照此一说法,中国的商品价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尽管中国崛起这一大背景无可否认,但在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各种商品价格脱离原来的涨跌规律实现跳跃式增长的今天,普通老百姓的确得学会一些必要的理财知识,而对在此过程中的一些不协调的社会现象,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据媒体报道,
到如今,食品价格的疯涨已经远不止于大蒜、辣椒和绿豆了,平均售价3元/公斤的大白菜已经严重挑衅了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一个满载着北方人冬日温情的大白菜,曾经的那些温馨记忆被今天的严酷现实击得支离破碎。往日,寒风裹挟下的人们,在用很少的钱买走一大堆大白菜的同时,也收获了一股冬日的暖流。曾几何时,每当初冬季节里金灿灿的阳光洒满街道上的每一个路口之际,堆积成小山一般的大白菜,总是会吸引周围居住的老百姓赶来批量购买。屯大白菜是北方人多年传承下来的蔬菜消费习惯,三五成群的百姓推着小车拉购大白菜,的确是普通百姓心中一个令其深感其乐融融的别样经历。
时至今日,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者不予否认,言下之意也绝对不是想让大白菜之往年“情结”一直延伸至今日,也不仅仅在担心大白菜的价格快速上涨,本人要说的是,与城市大白菜价格的快速上升相背离——那些在农田里种植大白菜的菜农,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发生与之相匹配上升。仔细察考发现,如今价格上涨的不只农产品,各类矿产资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不,今天的媒体还曝出天然气价格或面对年内再次提价报道。并且,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比如房价,比如房租,比如蔬菜,其价格都在上涨。
但与此严重背离的是,普通工人的工资却怎么也涨不上去。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货币资金方向一致地流向了商品流通甚或资源炒作的领域,而没有或者是相对较少地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口袋。如果说菜贱伤农、菜贵没富农的话,同样,各类炒作现象的风行,正体现出普通老百姓收入的增长与国民收入总额增长之间的相悖。现阶段,财富分配制度的不公加大了公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政府总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刺激消费,这当然是对的,只是老百姓的工薪收入没有相应提高之际,消费的钱又从哪里来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靠理财增加收入的!如此,又何谈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