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包容与正义
文/管益忻
胡主席致辞中,“包容性增长”的全新提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查看相关资料,发现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对其作出的解释为:“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而按照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的观点,“包容性增长”包括环保、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但最核心的含义,就是经济增长让低收入人群受益,最好是让其多受点益。“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相比,有更多的量化指标,它最终要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惠及更多的劳动者,惠及到社会的大多数,让他们的收入增长要比一般人更多一些,这些将变得更加明确。它不但量化了GDP,而且提出GDP是怎么分配的。
然而,若真要达至此等境界,那更重要的关键词则应为“正义”的(增长)了。
事实上,在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是共识。然而,在不同人的不同心目中,对可持续增长的定义、内涵有着不同的,甚至天壤之别的理解和把握。本人以为,就其认同视野高下不同来说,起码应分为三档:其一,最低档。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发展的需要。这标准太低了,这是下限的底线。然而,在今天的中国乃至全世界上,这又的的确确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境界,乃至价值取向。其二,中档。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要为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创造条件,这大致可为中间档。这是当前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可持续价值主张。其三,高档。不仅为后代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要留积相当数量的GDP或剩余价值。这样想,这样做的人,比第二部分更少。
今天尤应强调的是,以上三档的划分,都必须直接加上人文内涵。从根本上说来,要彻底摆脱传统经济社会思维模式纠缠,从而彻底颠覆西方“经济人”影响视角上考虑问题,真正的亦即更高档次上来界定增长的内涵,故此,可持续性发展,或者说正义的增长,必须以伦理、正义的直接、具体“介入”,必须以价值观上的人文增值、升级换代为整个GDP的灵魂和指向。
笔者以为,任何有关增长的提法,不论是包容性增长还是共享性增长,都要以“正义”为基本前提。而所谓正义的增长,其核心在于有“人”,在于“以人为本”,正义的增长便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