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还是有自知自明的。但各地的庆祝有不少却陷入人事排座位这样的琐事上了。
国庆前夕,我们地区要在地委所在地的运动场搞一个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大型集会。 要开庆祝大会,组织召开会议的地委办和行署办首先要考虑大会主席台的座位怎样排序,方案很快出来了。由于人员较多,主席台座位有两排,头一排座位由现职的副厅级干部和享受副厅级待遇的干部坐。凡事都有不凑巧,主席台座位拟定的名单坐完后还剩一个,必须再由一位官员添补。
消息一出,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等有关部门蜂拥而至争抢这个象征副厅级权力的座位。一些博友可能不知道,当时一些规模不大、人口较少的地区的地委有段时间行进改革,不设地委常委而改设地委委员,当时叫地委委员制,我们地区实行的就是地委委员制,地区纪检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部长、地委秘书长、行署秘书长都不是委员,级别就只能是正处级了。而地区妇联主任却被任命为地委委员,当时人们称其为“王委员”,这其中不乏戏谑口吻。在我印象中,当时地委委员除了“王委员”外,就是一个书记、二个副书记、行署专员、四个副专员,一个军分区政委,共九人。主席台留了10个座位,这是一个双位数,吉祥数字,是不能撤掉的。那么剩下的一个座位由什么人坐,一时间争抢到了白热化程度。
再说那年国庆节(2)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