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周斌老师,中医学博士后,行医二十年,是我认为的高手,在广安门医院工作。我希望周老师能跟我们讲一下中医纪录片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在中医的历史和现状中最重要的几个现象。
周斌: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中国的土壤形成的医学。中医的体系对峙的西医,因为西医的进入才产生了中医的概念。这概念是新生的,针对西学。第二,阴阳五行、经络脏腑反映了中医的操作过程。第三,中医是种道。中医分很多的层次和境界,中医的“中”和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的“中”意思是一样的,指时间和空间的不变异性,人作为本体在自然宇宙中的不变,是一种境界。中医是中间医学,讲究一种阴阳的平衡。“中”也讲究一种“和”的概念,也是一种文化的体会。我们的理解最高要达到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作为我们剧组的人应当理解到这个层次,你的立意越高你做东西的水平才越高。周导的思想很好,中医形成的文化不光是要影响中国,还要影响到世界。不是你的坚船利炮,不是你的技术,而是你的思想在影响着他们。
实际上,西方文化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但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你的文化的生命力在哪里,或者说你们做的纪录片的生命力在哪里。我们借助的技术手段都是西方的,但拍摄内容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文化层次很低的话,就没有了可比性。所以说,我们做片子应该将中医的层次提高起来,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才是我们要追求的。
接下来讲中医的概念,阴阳五行。阴阳的概念就是把积极的、温热的、向上的事物概括为阳,把消极的、阴暗的概括为阴。刚也说中医讲求中和,实际上就是在追求阴阳的中和。中医在追求的把自然中不和谐的状态调整到和谐。我们古人把阴阳分的非常的精细。有人说中医是一个模糊的医学,是没有量化的,实际是错误的。中医是非常量化的,阴阳,阴虚几分,阳实几分,是分的很清晰的,才能决定医生用药的数量。所以说中医是非常量化的,只是操作技术比较难以掌握。我们看到阴阳的多层可分性,看到阴阳虚实的一些特例,阴阳是量化的,像大虚有实状等。
人是个复杂的个体,随着实践中不断的认识,中医也发现单纯用阴阳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有五个脏腑:心、肝、脾、肺、肾,具体到五个脏腑也有阴阳的问题,心有心阴心阳等此类推,就出现了五行。
五行:木(春天)、火(夏天)、土(长夏)、金(秋天)、水(冬天),肝对木,脾对土,肾对水,肺对金,心对火。冬天多吃地下的东西,秋天食温,夏季食花。脾脏易生湿,应多食解暑的东西。中医将人的五行与自然宇宙联系在一起,分了五个体系,包括思想、声音、情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五个体系相生相克。形成了中医对人体更深层次的认识。
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所以说治病的过程就是调节阴阳五行的过程,将阴阳五行调节到中和的状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调节这种平衡,掌握一个度。
海燕:对于现在的机器人中医您怎么看?
周斌: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最难的就是切诊。现在的科技水平我觉得和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可能人一天只能看500个,但是机器一天能看上千个患者,达到的总体效果也是可以的。仪器取代中医四诊目前看来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从你进门开始已经开始给你诊病了,你说话的声音,走路坐下的状态,都是中医观察你的病情的过程。但这些机器是做不到的。
曲楠:望闻问切是同时出现的四种方法吗?还是有一个怎样的过程?
周斌:这四种方法出现还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刚开始是没有药物的,那时候人的思想很单纯,有点病就是感冒之类的,用导引按跷的方法来诊治。后来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出现了针具,就开始用针灸治病。再后来发现又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才出现的药方,最开始只有13张药方,而且大多是单位的药方。到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才出现了113个方子,才有了复方。为什么张仲景是医圣,到他这时代才有了理、法、方、药,形成了中医完整的体系。
曲楠:那您现在是中医学博士后,在中医学教育体制里是最高级的了,我想知道您怎样看待现在中医的教育体制?
周斌:中医的教育在内地还是比较好的,每个省都设立了中医学院,至少在形式上是有了。那么现在在内容上我们现在培养的都是中医掘工人,大的氛围不行,学习中没有,工作中也没有。有时候,我们会有种感觉就是在内地看病非常的累,解释病情时很多病人听不懂,所以说中医知识的普及和传承,也是咱们这部纪录片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实际上,你们现在做这个片子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大的氛围比较好,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医。
目前中医在世界上什么样?
针灸真正影响西方的一个事件就是尼克松访华。当时随行一个记者得了阑尾炎在协和医院做手术,术后有了并发症肠梗阻,就是不排气,西医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就是等,病人比较痛苦。当时协和医院有一个针灸师叫李晓明,来对病人针灸治疗,不一会就排气放屁了。这个记者就觉得很神奇,回去就写了尼克松访华的花絮文章,他在中国的针灸体验。这个事件就在欧美轰动了。西方人就开始回访中国的针灸,那时候是70年代,针灸在中国主要做针麻。西方人就看了大量的针麻手术,最后说这些我们都不信,你们中国人都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你们都不怕死还怕手术吗?肯定是意念和精神的作用。最后中医针灸就给他们表演了针麻下开颅手术,开颅后人是没有思维的,西方人这才信服了。
周兵:中医讲万病皆心躁?
周斌:“心”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实际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和自然宇宙的关系,七情中“心”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心灵也是需要排毒的,心理的作用对人的身体作用还是很大的。
旁听者:不同皮肤的人身体的体质也不同,是否身体的调理方法也不一样?
周斌:是的。白主肺,白种人大部分人肺虚,所以白种人中得皮肤病的比较多;黑种人主肾,他们肾病就比较多;不同体质的人,他的长相、性格、身高等都是有规律的。
旁听:中医针灸在扎针的过程中有没有危险呢?
周斌:中医有个说法:腹如锦,背如饼。就是说针灸在扎肚子的时候扎多深都没有问题,但背上要扎的薄一些。一般扎四肢是扎不坏的,扎躯干讲究原则就行。
王崇为:气虚都有哪些表现?
周斌:脾气虚,舌边有齿痕等;肺气虚,易出汗等;肾气虚,晚上起夜等;肝气虚,胆子小等。
张海燕:肝气虚,胆子小,如果肝气调整好后,胆子会变大吗?
周斌:会的。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他的体质特点。比如有个人的脾气很急,总是发火,很可能是他最近总休息不好,脾气虚了,这时候就要适当的调整。
通过这个节目,让很多人形成一种文化的思维。总有人问我,你是不是经常吃中药啊?你吃什么保健品?你怎么养生?我说我很少吃中药,从来不吃保健品。
当你懂得中医,当你懂得这种文化的时候,你知道怎样和自然宇宙去融合,就像刚说的,春天我就要想让我的志向、心理各方面生发起来,秋天我就要闭藏,自然就学会了生活的方式,其实自然就是养生,你的心态和身体自然就很好。我们为什么现在身体不好,因为我们总是围绕着思维在转,没有一张一弛的度,身体就不会很好。我觉得你们通过做这个节目,都会对中医文化有一些认识,你自然就是在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