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冷冻年已经到来,搁置久远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称“《议定书》”)重新被推到中国空调企业面前。根据《议定书》规定,中国自2010年1月1日起,将全面禁用ODS类物质(消耗臭氧层物质,在家电产品中主要是氟利昂)。
据来自空调业内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80%的家用空调采用含氟制冷技术,形势非常严峻,禁氟更是困难重重,《议定书》规定的禁氟缓冲期已过,我国空调业将面临一场环保新考验及产业新整合。
对此,北京市安中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特别提醒,按国际法优先国内法的原则,中国企业须谨慎对待《议定书》,避免因产品技术不达标而使出口蒙受损失,或在内销市场遭遇禁氟令而被淘汰。
80%以上的空调含氟
据一位家电业资深人士表示,中国空调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0%左右,目前国内年销售量近6000万台,80%以上的空调制冷剂含氟。在2009冷冻年度,我国无氟空调的销量仅占17%左右,广大的二三四级市场是含氟空调的主销阵地。
中国在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空调业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碳排放压力并不小,但空调业界似未切肤感受到禁氟令到来的危机。
苏宁电器望京花园店,一位格力空调的销售员告诉《法人》记者,他对空调的含氟情况不了解,对《议定书》的内容更是一无所知。而曾在格力、TCL以及美的三家公司都任职过空调服务工程师的李先生则向《法人》记者表示听说过《议定书》,但具体内容不了解。李先生说,目前国内厂家的低端空调产品基本都含氟,高端变频空调逐渐在转变。消费者普遍对空调含不含氟并不关注,也没有太多了解或抵触。从李先生的技术服务经验来看,至今他还没有遇到过有国家监管部门对厂家的含氟问题进行监管的先例。
另有几位销售人员也告诉《法人》记者,消费者购买空调一般不会问含氟这个问题,也从不会考虑是否会破坏臭氧层,他们只关心质量、价格、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是否合意。
禁氟的两大难题
《法人》记者致电美的、海尔等空调企业总部,有关人士对《法人》记者提及的空调含氟问题均讳莫如深,或以不知情为由拒绝回答《法人》记者的提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资深人士向《法人》记者坦言,中国空调企业在禁氟问题上的态度,实际上体现了两大难题。
其一是企业技术缺失。由于技术缺失,国内空调厂家普遍采用温室效应极高的R22、R134a等高含氟制冷剂。技术问题一直困扰着厂家,而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国外厂家不会轻易开放他们的赚钱工具。同汽车业一样,中国企业如果要获得技术,要么投入巨资搞研发,但耗时太长且不一定成果显著,要么缴纳高昂的学费为其输送高额的合作利润。
其二是政策支持乏力。在中国加入蒙特利尔协定后的近20年中,中国逐步在消防、汽车、机械、冰箱、家电等行业制定了相关淘汰ODS的政策与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政策面广泛,缺乏针对每个行业的实施细则和激励措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在研发上做投资或使用买来的新技术,最终使政策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冰箱业的禁氟令早在2006年就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环保总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于2007年1月起实施,目前冰箱业基本实现了禁氟目标,但针对空调业的禁氟政策至今没有出台。
资金支持上,仅仅在国家管控的消防等领域能够获得政府财政支持,因此这些特殊行业对禁用ODS类物质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效果。而那些缺乏政府有效支持的行业,禁氟令的执行将困难重重。
国际法对中国企业的效力
从《法人》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不少空调厂家及销售商对《议定书》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空调业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不必受外来规定的约束。难道《议定书》对中国企业真的就是一纸空文?
“这是对国际法的一种误解,我们还须谨慎对待。”北京市安中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律师表示,按照《宪法》、《立法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均对中国以及中国相关企业、人员具备法律约束力。并且,国际协定的法律效力甚至优先于国内法律的效力,当国内法律与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例如《中国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1991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并作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缔约方,该协定内容在1992年8月10日开始对中国生效,即对中国有关企业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由于时间和空间遥远,在国家有关部门监管未及的地方,企业往往搁之不理。
唐青林律师表示,至于《议定书》实施和监管的问题,与国内法律一样,均由中国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来执行。那么,对于这份搁置10年之久的国际法,中国企业还须认真对待。
禁氟令元年或启动整顿
“2010年将是空调业的禁氟令元年。”上述业界资深人士表示,以变频技术为主导的高端产品将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主角,有关的禁氟新政或利好政策措施也将逐步出台。据乐观预计,2010年无氟空调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5%左右;但含氟空调要完全退出市场,还须等待四、五年时间。
实际上,《议定书》对国内企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新机遇。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俞友多律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认为,停止使用氟利昂对现有的空调生产企业肯定会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增加成本等,但积极应用新技术显然是大势所趋,这既是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面临竞争威胁而实施自我保护的风险规避方式。如果企业能提早准备,找准切入点,压力也将变成动力,那么必将先人一步在新一轮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
目前尽管国家的利好政策尚未出台,但空调厂家已将竞争目标瞄准了无氟变频空调。海尔、美的、格力、志高等企业经过2009年的市场预热,开始热推无氟变频空调,并在一二三级市场谋划布局。这场源于市场竞争和全球环保要求而起的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将成为中国空调禁氟目标的新开端。
本文出自《法人》 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