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左宗棠年谱(1869年)
编纂/王纪卿 姜婕
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57岁
1月16日(同治七年十二月四日),刘松山全军从永宁渡过黄河,抵达绥德。刘松山与成定康商议:董福祥所部占据靖远,作为根据地,他的部众袭扰榆林和延安,波及边界内外;如果官军从绥德向西北怀远推进,扫荡而前,则边界的绿林军必然回师救援,那么黄河的防御便可以解严了。于是,刘松山派易德麟、章合才与成定康所部先绕向西边,攻打大理川,他自己率领各部直奔小理川。
1月21日(同治七年十二月九日),刘松山率老湘营在绥德、清涧等地击败绿林军。一天内攻破一百多座壁垒,斩杀六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解散民众二万人。
刘松山令成定康所部回师防守绥德,分兵两路追杀,从怀远折向南面,抵达安定。然后,又绕到西边,抵达靖边。绿林军望风挫败。刘松山所部沿途解放几万难民,俘虏五千多人。绿林军一万多人战死,余部全部奔向靖边的镇靖堡。
左宗棠写信给刘松山,向他表示祝贺:“雄师所指,如劲风埽箨,擒斩解散,各以数万计,不但榆边内外,即可肃清,而官军易客为主,全股可期殄灭。贵军门威略高远,机神敏速,虽王壮武当年,何以过之!”
这时,张曜所部从河曲渡河,会同金顺、刘厚基所部,连破沿边绿林军,还驻古城。董福祥部从府谷东奔葭州。成定康派陈瑞芝、喻先恕所部阻击压迫,绿林军余部奔向延川。
1月30日(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刘松山所部进攻镇靖堡,董福祥之父惶恐不已,率部投降。事情尚未定妥,李双良率部挺进洛珠川,西路的回民军突入定边高家湾,两部距镇靖堡都只有一百多里。
2月5日(同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松山与萧章开分路领兵攻击,将李双良部和高家湾的回民军击败。董福祥和李双良等人对刘松山心悦诚服,相互劝告,率十多万人投降。刘松山选拔其中的精锐,组编成营,跟随征战。榆林和绥德全部平定。
董志原的回民军加紧四出袭击,北面抵达定边,东北面抵达甘泉和延川,东线则袭击宜君、洛川、韩城与澄城,西南面则突进汧阳与陇州。各地驻防军分路驰击,每天都有战事。左宗棠此前曾奏请增加常年实饷,但部议久延未决。于是左宗棠再次上疏催促。
农历新年以后,郭宝昌抵达韩城,率部逐击宜君和洛川的回民军。回民军越山奔赴延长,与此前袭击延安与延川的回民军取道甘泉进山,队伍络绎不绝。刘端冕与魏光焘所部接连出兵劳山、牛武川拦截,致使回民军溃散,遗弃大批粮食和器械。从此,陕西东北部的战事大致平息。
从西南部突出的回民军,又企图越过秦州和凤县,向栈道推进。2月26日(正月十六日),李辉武所部从宝鸡赶去,大破回民军,斩杀一千人。
3月1日(正月十九日),董志原的陕西回民军,分别向东北的洛川、澄城和西南的汧阳、陇州、灵台等地出击,都被清军击败。
当月,户部向清廷复奏,仍然将陕甘常年军饷与目前用兵的饷需混为一谈,左宗棠哭笑不得,于3月12日(正月三十日)上奏,请求在“陕甘军饷”之外,另立“西征实饷”名号,以示区别。他将楚军人数和饷需开列出来,作为核对依据。他开列的清单是:他所部骑兵和步兵七十营,每年需要实银二百五十余万两,客军也不下一百二十营,两部的采买、制造、转运和薪粮,又需银一百八十余万两,合计每年需银四百六十余万两,请清廷以专款敕拨。
奏疏呈上清廷后,户部议决,每年增拨厘金三百万两。左宗棠请求设立西征粮台,令翰林院侍讲学士袁保恒任总理,驻扎陕西,专折奏事。清廷批准,仍然令左宗棠总管甘肃清军的饷事。
左宗棠下令开设西安制造局。
回民军因屡次挫败,粮食匮乏,于3月18日(二月六日)集结三四万部队,占据正宁的南原和北原,企图进攻邠州和三水,然后集中兵力攻打秦州。黄鼎派总兵徐占彪率领二千人扼守牛家堡,自己率领全军跟踪回民军。3月19日(二月七日),回民军前锋开到牛家堡,遇到埋伏,惊慌撤退。当晚,黄鼎率部渡过泾河,进军上世店。回民军的几千名骑兵骤然杀到,黄鼎所部稍稍整理队形,拔队迎击。回民军反身而走。黄鼎所部追到白吉原,回民军首领余彦禄、马正和等人率主力分十路迎击,黄鼎令部队分头接战。不久,部队从四面汇合,结为方阵,向前推进,枪炮齐发。回民军遭到重创,渐渐撤退。副将刘治均驰入回民军阵内,斩杀将领。回民军失势溃逃。雷正绾和张岳龄分路拦截,都有战果。回民军余部撤向宫河。
在此期间,老湘营在3月15日(二月三日)有四营发生兵变。刘松山当初从永宁率部渡河,在永宁军用渡口开设粮局,后来从绥德前进,又分兵留守绥德,逐次递运,直达靖边。军士们轮流往返,散布在几百里之间,会党进入军营,煽动哗变。
3月22日(二月初十日),左宗棠进驻乾州,商议大举进攻。
3月25日(二月十三日),老湘营中的会党劫持四营,袭入绥德州城。此时刘松山驻扎在靖边,安抚投降的绿林军,于3月29日(二月十七日)听说部队哗变,火速从瓦窑堡折向南边,抵达清涧,派部将曹义胜先进绥德城。中军听说统兵大将将到清涧,心中大喜,乘夜杀死一百多名会党,被胁迫的军士群起绑缚叛卒,将他们驰送清涧。这件事便告平息。
与此同时,驻扎在同官的高连升所部果字营,有个亲兵丁玉龙,也是会党中人,为回民军做内应。事情败露,丁玉龙逃走,高连升连忙追捕。
3月30日(二月十八日),陕西回民军在董志原的萧金镇集结,将十八营并为白彦虎、马正和、崔伟、禹得彦领导的四大营,并被迫决定北上。他们以一半兵力护卫辎重及老幼妇女先行,崔伟与马正和等人率领精锐一万多人,埋伏在董志原断后,派出游骑兵从泰昌、政平等镇分头袭击泾河两岸,以牵制左宗棠的兵力。于是,黄鼎率领所部在长武与雷正绾部会师,马德顺和李耀南两部的骑兵和步兵分别驻扎于灵台。
4月1日(二月二十日),丁玉龙纠合营勇突入杨店军营,杀死高连升,胁迫各营全部哗变。同官驻军将领桂锡桢连忙进城防守。第二天,叛军开到,攻城未下,折回杨店。桂锡桢率部出城,会合周绍濂所部追击,杀死几百人,叛军余部先后有二千多人投降。当晚,回民军果然开到山河镇,刘倬云令军士假装叛卒,将回民军招来,予以重创。不久,各部都将反叛者捕到。左宗棠下令处以磔刑,以祭奠高连升。左宗棠将高连升旧部加以改编,分别由魏光焘和李辉武率领。
当绥德刘松山部突发兵变时,将军金顺和山西巡抚郑敦谨已火速奏告清廷。不久,高连升部相继发生兵变,朝野震惊。御史宋邦僡上奏说,湖南军队不能再用,应当遣散,就地招募兵员。曾国藩上疏,力言刘松山可靠。清廷下诏垂询左宗棠。这时两桩突发事件已经完全平息。
董志原的回民军屡遭重挫之后,军心更加动摇。左宗棠得到谍报:回民军将会把老弱人员迁移到金积堡。于是,左宗棠令各部储备粮食和马料,密切注视回民军的动向,一有动静,无须报告,便猛力追击。各部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以防回民军抄袭。
4月3日(二月二十二日),回民军向驿马关、三叉河北进。当天,雷正绾和黄鼎所部从长武渡过泾河,计划与马德顺、李耀南所部在泰昌会师。他们侦知回民军精锐还埋伏在董志原,崔伟等人率部在三不通据险设防。于是,他们兵分四路,向三不通推进,又派杨世俊、陈义率二千五百人从小道攻取道萧金镇,前往镇原。
4月4日(二月二十三日),清军大部队开进三不通,回民军凭沟抵抗,炮石如雨点般落下,骑兵无法前进。黄鼎指挥步兵从左右两侧越过壕沟,从背后攻击。回民军大乱。清军全力进攻,回民军全线溃散。原上的回民军出来接战,被败军冲乱,一起狂奔。黄鼎等部乘胜追击,攻下董志原及焦村、石社、萧金镇等回军寨堡。回民军尸体枕藉,填塞山原。余部北撤西峰镇。
第二天,黄鼎等部从董志原追击,侦知回民军一部从驿马关奔向环县,另一部从蒲河川奔向三叉河。当时,杨世俊等部已从荔家堡攻占镇原城,于是雷正绾与李耀南两部开往镇原,向三叉河推进。黄鼎与马德顺两部则奔赴环县,当天度过驿马关,在党家腰崄前追上回民军。由于前方有深沟阻挡,回民军大队互相拥挤,黄鼎等部从后面压迫,大批回民军堕入坑堑。黄鼎等部追出五十多里,回民军溃散。
4月6日(二月二十五日),黄鼎等部攻占庆阳府城。第二天追到环县。回民军奔向红德城。同一天,雷正绾、李耀南两部在三叉河追上回民军,沿途斩杀甚多。追到洪河川时,侦知回民军已经远去,才班师返回。解散难民一万多人,回民军死难者多达三万。庆阳和泾川一带全部平定。
左宗棠上奏先后战况,并请奖叙有功人员。
这时,庆阳各地民众四处逃难,几乎无人留在本地。左宗棠便分兵进驻各地,挑选能够吃苦耐劳的官员和士人主管地方行政,招回流亡民众,按照人口发给粮食,督促壮丁及时耕种,发给种籽和农具。在险要处建立官营,由领兵的官员主持。堡寨都设为民屯,由府、州、县官主持。各地因地制宜,播种粟、穈、荞、麦各种粮食。由于耕牛不可多得,左宗棠下令给农民教授区田代田之法。由于关陇多种罂粟,左宗棠发布通告,令各地严禁。
陕西榆林、延安两地,董福祥和李双良等投降的部队,加上饥民,也有十七万人。左宗棠奏请户部拨发银子十万两,从归化和绥远购粮赈抚。他命令绥德知州陈瑞芝和刘松山所部将领黄万友,选择老君殿、瓦窑堡、周家崄的荒地,将投降部众转移到这里居住,使他们能够耕垦自给。对于逃窜到绥德和延安境内的叛勇游匪,刘松山所部会同周绍濂部先后搜捕镇压。
左宗棠见陕西北山以北的地区已经安定下来,便令魏光焘、刘端冕各部西进庆阳。两部整军待发之时,忽然捕到袁大魁的无名部属,供称官军在同治七年六月攻破宜川的云岩镇时,袁大魁逃往保安的老岩窑,凭险结塞,侦察官军的动向,乘虚出兵剽掠。于是,魏光焘令俘虏当向导,于5月15日(四月四日)进军老岩窑。此地面临洛水,壁立千仞,窑洞孤悬其中,左右设立了木栅,外面都是深堑,放下小桥才能出入。窑前有一道石磴,迂回曲折。袁大魁建了一座水楼,濒临洛水,作为外郛。守军从楼上发射火枪,可以击伤外面的人。
魏光焘等部仰攻几天,无法攻克老岩窑,便在水楼下堆起柴薪,假装要发起火攻。暗中派部队在岩顶凿石,设立柱子,牵挂绳索,挑选壮士攀绳而下。守军遭到突袭,乱成一团。湘军短兵杀入,斩杀袁大魁。守军余部堕下悬崖沟壑,全部身亡,无一逃脱。老岩窑就此铲平。
与此同时,周瑞松所部攻破了延安的野猪窪绿林根据地。蛰伏在宜川和延长的绿林军也被郭宝昌所部逐步镇压。这样一来,陕西境内全部平定。
这时,撤走的陕西回民军散布在灵州和固原境内的黑城子及预望堡、同心堡等处,而甘肃河州与狄州的回民军刚刚击败甘肃清军,向南朝秦州推进,截断了兰州的饷道。甘肃北部的回民军袭击平罗、灵州和中卫,向东奔出关外,抵达阿拉善亲王旗的辖地,进围定远城。将军金顺率所部抵达边界。
清廷下诏,令张曜、宋庆所部继进,援应金顺所部。左宗棠刚刚提议分三路进军甘肃,由于甘肃南部告急,便令李耀南和吴士迈两部先从汧阳与陇州分头开往清水和宝鸡,向秦州推进。
6月23日(五月十四日),河州的回民军从成县攻占两当,分兵进攻清水。李辉武所部从宝鸡进攻两当,斩杀一千多人。回民军奔向徽县。不久,李辉武所部又在唐藏击败清水的回民军。
6月28日(五月十九日),左宗棠离开乾州西行,取道永寿、邠州和长武,向泾州推进。他令北路的刘松山全军从西北推进,指向定边花马池,以阻截宁州和灵州的回民军;令中路的魏光焘所部进驻安化、庆阳,令刘端冕部分驻合水,令张福齐所部进驻宁州以西,令丁贤发部进驻正宁,令周兰亭所部进驻萧金镇。以上各部移营渐进,就地屯垦。又令雷正绾和黄鼎两部分别从泾州进驻平凉与固原,以攻击北路分散的回民军,与南路李耀南、吴士迈的秦州各军相呼应。令马德顺、简敬临所部骑兵和步兵驻扎灵台,策应南北两路。
7月5日(五月二十六日),吴士迈所部开抵清水,听说回民军已奔向秦安、陇城,便火速开进康平堡,重创回民军,打通了兰州运道。
左宗棠的部队越行越远,各省的协饷却没有按时运到。于是他上疏请求清廷催促各省尽快提供军饷。他指出,在西北作战,筹粮比筹饷困难,而筹转运比筹粮更难。而要解决这些困难,就必须领到实饷。
这时候,甘肃回民军和其他反清武装势力蔓延,其中最强的有以下几支:西面有马尕三部占据西宁;南面有马占鳌部占据河州;北面有马化龙部占据宁夏、灵州。西宁和灵州的回民军名义上都已接受安抚,暗中却占据该地。马化龙居住的金积堡,处于秦渠和汉渠之间,控扼黄河的要地,地形险绝,可与西北各省及蒙古各部互通贸易,享有盐、茶、马的利益。马化龙起初用新教团结回民,西宁、河州、狄州与口外的回民都崇奉他的教义。接着,他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回民各部环绕金积堡,共有五百多座堡寨,部属在这里集结,占据汉民的产业和妇女,势力蔓延到宁夏至灵州几百里间。董志原的回民军早就与马化龙通商,马化龙帮助他们攻进陕西,而收取他们夺得的财物,又暗中令所部出掠蒙古藩部。穆图善代理总督时,马化龙公开输送银米,表示归诚,穆图善便委任他从事招抚。于是马化龙增修堡寨,购买马匹,制造武器,与陕西的回民军相呼应。陕西回民军战败时,他便资助粮食、武器和战马,往往被左宗棠的部队缉捕察觉。穆图善却对马化龙始终信任,多次奏请清廷加赏,直至赏加提督衔。左宗棠所部攻克董志原以后,陕西回民军的诸位首领投奔灵州,马化龙便暗中招募回勇,一边上书,代陕西回民军请求招抚,以探察左宗棠的态度。
左宗棠早就察知马化龙的心思,认为用兵应该从东而西,必须首先攻克金积堡。当他接到马化龙的书信时,便表示:是剿还是抚,本来并无成见;只是担心有求抚的言语,却无求抚的真心,暗中有所谋划。于是,穆图善怀疑左宗棠有进剿的意图,又上奏清廷,请派河州总兵胡昌会率同马化龙安抚回民军部众。清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