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如何解读“义”?


    今天,上海一位朋友发短信问我:中国文化里,怎么解读“义”?

    我如是回复:义者,宜也,凡事适宜得体、合乎天道法则即谓义。义次于仁,仁者,爱人如己、人我一体也;义者,先人后己也,乃至舍己为人也。简而言之,义可以理解为义务,也就是责任,对任何人与事,先想到尽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先想着自己能承担、奉献与付出多少,而非先想着自己的权利、获得与个人欲望的满足。所以,舍得之道,先舍后得,不舍不得,即谓义。所谓“道义”,道为天道法则,永恒不变,无在无不在;义为人道法则,它所概括的是人际关系的根本法则。义即是道在人际关系当中的反映,当我们的身心行为合于“道”,即是达到了“义”。

 

      说明:在写这是短信时,我的心里其实是充满惭愧内疚的,我常常必须面对这些惭愧内疚,因为这些年来,无论是在父母亲人还是朋友们面前,我其实都没有达到“义”的要求,实在讲,差得太多!以前是不懂,现在似乎懂了,却还没有完全做到。为此我常常一个人泪流满面。我惭愧自己以往有过太多虚妄不实的念头,以及种种的不义。然而,我心中同时也充满着无尽的感恩、感动,该犯的错误总算都犯了,虽然我亏欠的太多,但上苍对我确实不薄,总算让我于颠沛流离中了悟到人生正道与宇宙大道。人生正道是沧桑。孔夫子教导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大诚深知自己德薄福浅,所幸已蒙上天指引,以后再不敢作侥幸行险之事,不管怎样艰难困苦,我只要求自己每天平静安详地活着,以积极淡定的心等待命运的安排。该还的总归要还,该来的一切会来。愿诸君馈我以德,并赐我以耐心。愿我每次被您想起的时候,都能带给您积极、阳光、安详、喜悦、静定的能量……那才应该是真正的胡大诚。祝福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