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课桌椅上课究竟会让谁蒙羞?


  【新闻聚焦】又是一年开学时。河南洛阳孟津县一些中小学的孩子们,却需要自带桌椅上学。孟津县麻屯镇第一初中和第二初中的近600名七年级新生,报到时要自带桌椅,不然“就要站着上课”。连洛阳市首批示范性初中孟津县城城关一中,八年级和九年级的1000多名学生同样被要求自带板凳上学。

  【新闻点评】人们常说“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一个农业大省的河南来说,这个“刀刃”是什么呢?

  “这个‘刀刃’就是民生!”事实上,现在有多少钱真正用到了民生上呢?据当地一位教育部门官员的解释,“9月1日,孟津县教育局一位负责基础教育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主要还是相关学校的购置不足造成的”。而另一位省教育厅的相关人士就表示,早在2008年,省政府就安排过6亿元资金专门解决课桌问题,并要求各地据实申报,以每套课桌椅单价160元的标准,对全省农村中小学短缺的课桌椅实行统一配置,对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已残破的课桌椅集中更新和维修,全面解决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课桌椅残破问题。而孟津也在2003至2005年期间,全县中小学投入资金5100余万元,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学校;2005、2006年共吸引社会资金1975万元,用于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学校的购置不足造成了小学生课桌椅得自备,这样的解释多少有点让人啼笑皆非。6亿元资金专门解决课桌问题难以让孩子们坐着上课,不知这样的事实让谁蒙羞?

  在2006年时的11个月在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他在会上强调,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千方百计的增加教育投入,努力实现财政用于教育的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这一目标。不知,这4%到底用在教育上的到底有多少?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财政支出将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不知政府的巨大投资到底使谁幸福了!

  “政府必须用好纳税人的钱,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是每届政府的职责,也是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着力点。政府部门不能做单纯的‘账房先生’和‘花钱先生’,要积极为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特别对涉及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分配、使用和监督,必须要有新举措、新办法,让钱真正花在民生上。公共福利只给少数特殊人群享用,而且明目张胆,这就叫肆无忌惮的“权力自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