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拯救


某高校在校女生因经济窘迫偷了舍友的银行卡,取走2000元,事后到公安机关投案。想到接下来的开除、判刑、坐牢以及可能被断送的前程,她感到绝望。意外的是,检察院根据新实施的《关于轻微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暂行规定》,做出半年考察期内,要求该生只要学习上“一科不挂”,定期参加公益活动,遵纪守法,考察期满后,可不予起诉的决定。

在我国不少地方试点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指的是检察机关对符合一定条件、应当负刑事责任(通常是轻微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暂时不作出决定,代之以设立一定的条件(含期限性条件)进行考察。附条件不起诉一般适用于未成年人、老年人、在校学生、盲聋哑人、严重疾病患者或者怀孕、哺乳期的妇女,对于其他社会危害性不大,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单处罚金的轻微刑事案件的偶犯,也可以适用。

这是一种拯救制度,它对于挽救偶然失足的青少年将起到积极作用。像上文中的女大学生,属于典型的偶犯,一旦绳之以法,后果将会十分可怕:自己的前途没了,自由没了,父母呢?家庭呢?要知道,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父母有多难啊!孩子几乎是父母的全部希望。相反,有了这种制度,在正常情况下,那位女生一定会充满感激,一定会加倍努力回报社会,回报父母。所以,这种拯救是必要的。

当然,这种制度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正如有人担心的那样:弄不好会被人钻空子,特别是为有权有钱的人打开“脱罪”的潘多拉魔盒,甚至可能会滋生腐败。人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而,这种制度的使用必须慎而又慎,要经过科学论证,实践论证,要有更多的制约措施,才能保证这种制度的顺利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