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过是个婴儿


深圳不过是个婴儿

 

按:大派红包、怒放焰火、千块广告……进入庆生程序的深圳,到底几岁?也许,深圳不过是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吧。吃几碗干饭,想必冷暖应该自知吧。

面对正在举办系列庆生活动的深圳,不少朋友都写下作品以记之,我想是应该写点东西,可是总抬不起笔来。应该高兴的深圳,却被愚蠢的媒体整的像个七老八十就要死的老人,说什么深圳进入而立之年。如此调性不仅表现在各类党的媒介载体上,亦在某些利益集团的各类型营销中被挖掘的无孔不入。

对于进入庆生程序的深圳,“貔貅美女李”博客主蓝小放觉得甚是不好玩。而笔者却是想到一个近期在网络上热传的段子,说在各类灾难中,为了诱惑各方面的善款募捐说缺这缺那,不过唯一不缺的是满大街的宣传条幅。

深圳,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年轻人向往的城市,一个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的深圳,到底几岁了?

我们不管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是谁,也不管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有多大,只要想想她处在五千年历史的国度,那么生长了三十年的深圳,其岁数最多是历史上转瞬即逝的短暂瞬间,除非某些胆大妄为的叛逆份子想在历史上诅咒或捣乱。套用我们管用的辞藻,我们要对这些叛逆份子的诅咒要强烈谴责和曝光丑恶嘴脸。

然而,诅咒对于一个婴儿的生命生死或许无关紧要、无伤大雅。但是对于生命的误诊无疑就是刽子手的行径了。这不,未满1岁的女童冯紫珊(音)因为主治医生的误诊,上个月27日下午五点十五分黯然无声地离开了美丽的世界,苦留父母与其阴阳两隔。

此后,孩子的母亲刘女士整日以泪洗面。可想而知,留在其内心的伤痛一生无法消除。

深圳的生日是8月26日(30年前,即1980年8月26日,当局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意在借重港澳台的经验与资金,这四个特区成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批试点,其中紧邻香港的深圳成绩尤为突出。)。30年来,深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象征与代表,也起着加速经济改革步伐的重要作用。

8月29号是女婴冯紫珊的生日(比深圳的生日晚三天)。可是她却是一个人躺在冻柜里,吃不到好吃的东西,玩不了好玩的玩具了,再也看不到这美丽的世界了。之前,孩子的父母曾三番五次向院方提出关于孩子后事的解决方案,而直至今天的结果是以无果为结果而一延再延。面对医院的搪塞之词,真不知孩子的父母是怎么挨过最难过的这一天的。

对于改革开放,只不过深圳在我国推动经济进步上的意义被突显,它在政治上曾起的作用与成果却常常被世人遗忘,甚至被遮掩、被扼杀,需要我们将之唤醒。深圳,一度是中国民主实验的突破口。在深圳特区成立前,1979年1月,由袁庚倡议,当局决定在深圳南头半岛设立蛇口工业区,这块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是经济改革的首个试验区,更在1980年3月率先实行干部、职员公开自由招聘制。

后来,在经济改革最早的深圳,公民社会的孕育,市民的权利意识都相对成熟茁壮,为因应市民的需求,深圳当局也多次提出政治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方案。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的讲话中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而停滞和倒退最终是死路一条。笔者想套用该句式说,没有社会公民权力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没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践行。

那么,从今天起,让我们追逐新的梦想也将成为纸上谈兵的一句空话罢了。“深圳的成长,不只指向各种经济指标,还包括包容、开放、自由、公正等现代理念对人们的渗透与陶冶。如果说,过去,很多风行一时的理念首先发酵于这块土地,成为公民意识觉醒并激荡的一种标志,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走过而立之年的深圳,会有更多市民自觉关注城市公共事务和公共福祉,一个更加成熟的公民社会将为城市竖立全新的标杆。”是吗?

亲爱滴网友,对于女婴冯紫珊生命的陨落,又该怎么解释和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