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解决方案中的自由软件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所谓的“解决方案供应商”(“Solution Provider”,“SP”)。如果站在SP的立场上,应该怎样来看待自由软件(的价值)?

         假定我们有两个解决方案S = {ABC...F...K}和解决方案S' = {ABC...F'...K},这两个解决方案SS'的基本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只有组成元素FF'两者有所不同,即FF'是“功效等价”的商业软件与自由软件。那么,我们要问,解决方案S与解决方案S'的商务报价(相当于两者本身的价值)是否应该相同呢?一般认为,后者S'的报价要比前者S的报价低一些,因为,F'是免费的自由软件。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需要纠正。

        应当认为,由于FF'两者的功效等价,因而,解决方案SS‘的价值应该是一样的,在理论上讲,两者的商务报价也应该完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自由软件F'极大地提升了解决方案S'本身的价值(所谓“整体增值”),同时也展现出了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为解决方案供应商(SP)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通俗地讲,虽然自由软件本身不能卖钱(价格为零),但是,一旦植入(企业)解决方案,就能够体现出其自身的应有价值,仿佛将解决方案S'的”整体”增值了。由此可见,大量采用自由软件的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SP)在自己发财的同时不能忘记以某种方式“回报“相关自由软件开发社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但是,有一点需要事先说明,这里的自由软件F'必须具有SP提供的商业使用保证(包括必要的后期软件升级和维护)。一般而言,实际的企业解决方案几乎都是所谓的“混合IT结构”(所谓“mixed It结构“)。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有调查数据支撑)。但是,在我们国内,“混合IT结构”还不被人们普遍接受,实际上,自由软件在企业解决方案中的地位还没有摆正,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目前还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

            Linux打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大量掺假的“国产”Linux拉下马,为自由软件顺利进入企业级应用敞开大门。企业采用“混合IT结构”是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国际发展大潮流,不能因为自由软件被人故意贬低为“免费软件”(垃圾软件)而将其“拒之门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客观事实:在当今情况下,相当多的自由软件已经不再是“无人负责”(也即“无开发社区管理”)的“松散软件”(如同流落街头的流浪小宠物狗),版本都很高,而且升级很快,品质在不断提升,企业应用“卓卓有余”,品质相当可靠。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软件自由日”(SFD)前夕,为把自由软件摆上我国企业应用的议事日程而呼喊,使其“名正言顺”,不再当小媳妇了。我认为,在当前,Linux桌面已经相当皮实和适用,摆上企业办公桌面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当前的国内实际情况是,WindowsLinux两者还是红着眼睛,怒目相视,不肯和好,不知怎么才能生出一个企业级“Win-nux“混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