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正直”的距离有多远?
最新一期《读者》(9月份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这是有关世博游客百态反思的文章,标题是《令人汗颜的绿色通道》,其中有一个段话让我感触颇多:世博瑞典馆、波兰馆和西班牙馆等国家馆,因不堪忍受中国游客的“假残障”坐轮椅、8岁“巨婴”躺婴儿车、多人挟一名老人强闯绿色通道等行为,而做出了关闭或限制绿色通道的决定。
看完后感触的原因,像文中所点评的那样:“很多游客逮着机会就犯规,到哪儿都忘不了投机。绿色通道的关闭,是对中国人的当头棒喝”。
说实在的,被贫困、窘迫压抑了那么久的中国人,现在很多方面已与现代文明接轨,我们的穿着、我们的饮食、我们居住的楼房、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不但不比国外居民的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出了他们的水平,可为什么老外看不起我们?为什么我们很多中国人学历很高,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进不了西方国家的主流层?原因很简单:人家觉得你不正直。我们词典里的“正直”是公正无私,刚直坦率,是一种超道德的标准和要求,而英语中的正直(Integrity)是什么? 是一致性,一致性叫正直,很有意思吧?前后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就是正直,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公德,“翻译”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像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认知。
与外国人直接打交道的很多中国人都有一种感觉,觉得外国人很“傻”,不圆滑不灵活不会见风使舵,按条条框框办事,没有通融性,总结两字就是“死板”。是的,他们整体都“傻”,都死板,都按规定的条条框框办事,但他们的团队他们的社会就不“傻”了。我们中国人一个个都精得跟猴儿似的,但我们的团队我们的社会整体的输出效果低得一塌糊涂。绕着弯说话,一句话的事用十句话来绕,一秒钟能解决的事十天十个月都办不了,再加上投机、占小便宜、讨巧、多疑等浸在骨子里的某些属性,严重增加了交易成本、沟通成本,降低了沟通效率、合作效率……这些东西在我们身上比比皆是,时间长了就变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这些真成了整个“民族性格”的标签,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看到这些,要从根上反思自己,反思这个民族,我们要成为优秀的团队,必须首先是觉醒者!正直反映到一个团队里,上下如一,行动一致是正直;反映在一个国家中,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正直。反过来正直的反面就是不正直,表里不一就是不正直,前后不一致就是不正直,会上表态坚决执行、会下牢骚满腹推三阻四,这是不正直。 “各扫门前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不正直;自己说自己是个善良的人,坚信善良崇尚公正,可是一看到不公平的事,吓得连个P都不敢放,而且该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说话,这叫正直吗?
“正直”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德,我们团队要坚守这种公德,对消费者承诺的和我们所做得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我们身在企业,如果经不住利益诱惑,如果只追求短期利益,很容易就会杀鸡取卵,滑入制造安全隐患产品的行列。现在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日用品行业还有更多的行业,因为国内某些企业的不正直,让进口产品占了我们市场绝大部分的江山。即使痛改前非想东山再起唤回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付出几倍的努力都不见得有效果。所以国内的企业、所以我们这个团队要引以为戒,勿投机,按规律做事,把眼光放长远,不要让客户不要让消费者不要让市场把我们通往世界的绿色通道都给无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