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的演变完全出乎意料,责任竟然落到了资历造假上面。
其实,学历造假、文凭造假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包括唐骏之流也不过是小儿科而已,毕竟他们造假的目标只是谋职的公司而已,比起某些人骗人一直骗到国家级别国际级别的境界实在是大巫见小巫。
不过,这次可爱的民航局像是第一次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并作出一副一抓到底彻底根治的摸样。谁会信呢?
首先值得的怀疑的是它有没有那样的决心。毕竟供出来的数字不小: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检查结果,全国飞行员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其中深圳航空有103人。也就是说,这些造假者真是都下岗了,对于航空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
还不仅如此,仅以深圳航空为例,真要是动了它的103人,公司关门歇业,非常有可能惹毛了某些人,从而可能会爆出更多的造假人员名单和航空公司名单,到时就不是那一家公司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国内航空业的灾难以及全民的不信任。
开心的可能是某国外航空公司了,最近不是爆出它要收购国内航空公司吗?
再者,即使民航局真是敢搞下去,也不一定搞得动。为何?不是阿猫阿狗就有能力随随便便的拥有某个行业的认证造假能力的,其中单单是名正言顺的部门之中的门路关系就是一整套庞杂的利益链条和产业链。任何一环要动真格的,都是非有超凡魄力不可行的。当然,也许民航局里有高人,不过,最近几年民航的业绩水平足以反映出其领导层的能力和魄力有多大了。
最后,所谓的资历造假、文凭造假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是整个国家职业能力评价系统无效甚至缺失的表现之一,尤其是在国资背景的企业里。任人唯亲虽然已经逐渐式微,不过新的客观的评价任用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于是文凭和资历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教育产业链、培训产业链、造假产业链应运而生。面对这样一个产生完善了十几二十年的超级巨链条,单靠一个民航局的能力有可能撼动吗?即使能够彻查一批、惩治一批,谁又能保证不是被割过的韭菜地不久又是一片春意盎然呢?
类似的造假事件早已经屡见不鲜,很多人早已见惯不惯,想要改变局面?不从根上挖起,是唯有失败一个结局的。不信?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