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了!


          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实现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品味成就、享受生活之时,人们不禁也在展望未来,思量中国未来之路在何方的问题。其中,中国的未来发展是否还需要进行改革?如果需要,将改革什么?如何改革?

从中共的若干重要文献以及中共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言谈中,毋庸讳言,我们就很明白,中国的未来发展仍需要进行改革。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七大文献就这样进行了表述:“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中共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大会文献中再次进行了重申:“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以胡锦涛、温家宝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共领导人也在其他各种场合下进行了类似表态。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应该是,我们的未来改革将要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了。

改革的方向和路线问题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们着重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一体制尚不健全和完善,仍需进一步进行深化。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历史实践表明,政治体制改革又是实现和推动中国全面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长期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滞后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包括深化经济体制等各方面改革的瓶颈因素。政治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政治腐败的滋生与蔓延、社会政治群体事件的不断发生、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的黑社会化等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日益显示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作出这样的认识:政治体制改革若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未来其他方面的改革必将逐步陷入停滞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之梦亦必将是梦境难圆。

是时候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了!

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对政治生活的迫切要求,还是中共取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依据。

中共党内高层对此有着较为明晰的认识。从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始,在若干中共重要文献中均有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表述。但这些表述仍多停留于纸质上,尚未有过多的实际行动。不过,这一状况似乎即将有所转变。近日在庆祝深圳特区建区三十周年前后,胡锦涛、温家宝对特区政治体制改革功能的确定,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体现了中共高层加速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决心。这对于企盼政治体制改革良久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一道希望之曙光。

既然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即将启动,那么接下来应该考虑和探讨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重点内容以及可行的路径选择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关联、相互融合的。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从而就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必须与此相符合。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比如必须倡导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政治价值,并使其融入到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之中。

在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倡导下,政治民主、政治公平、政治正义、政治自由、政治平等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就政治民主而言,大约就需涉及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两大方面。而党内民主又包括党内选举民主、集体领导制度以及党内监督制度等;在党内民主的推动之下又要实现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又主要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民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再比如,政治公平不仅要实现政治形式上的公平,而且更需要实现政治参与、政治过程、政治结果等实质意义上的公平。

在中国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可行的路径选择是渐进式的。其好处在于既可以避免大的政治动荡,也同时推动了政治步伐的有序进行。但亦有其缺陷,突出的一点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与节奏不易把握,同时需要大量的改革时空条件与良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同时达成则实属不易。幸运的是,当今中国恰基本具备了渐进式改革所需的各类条件。首先,具有一个主动谋求改革与发展的强有力的执政党;其次,当今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且处于一个全球均在谋求变革的时代;再次,当今中国经济实力大增、政局总体稳定、民族总体和谐、人民生活富足且政治诉求空前高涨等等。这些都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十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从而使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当今中国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