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暗流涌动 未来转型五大方向


  2010年,国际风起云涌,全球金融危机硝烟未散,汇率大仗步步紧逼,原材料继续上涨等因素左右时局。中国五金暗流涌动,内销决战硝烟正浓,资本运作趋于活跃,本土五金产业快速成长,五金巨头逐渐明晰。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逐步好转的前提下,2010年五金外销总额逐渐回升,基本恢复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前水平。同时,受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内需拉动影响,2010年,不少外销型五金企业纷纷转战内销市场,五金企业内销比重较2008、2009年有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前,不少五金企业外销、内销比重达到8:2甚至更多,2010年上半年相关统计表明,大部分五金企业外销、内销比重达到5:5甚至7:3。

  中国五金暗流涌动

  国家轻工业工具五金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上海市工具五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市工具工业研究所检测中心2010年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由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具制造国,年出口值约为30亿美元。工具五金制造企业近万家,其中上市公司仅3家,各类产品的骨干制造企业近百家。值得关注的是,工具五金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有些省区伪劣产品仍旧在市场上出现。对此,罗百辉建议加强工具五金行业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和引导国内工具五金市场和出口贸易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根据海关统计的数字,2010年上半年五金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343.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31.3%。其中,出口总额为26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2%;进口总额为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出口国家和地区共223个,出口产品主要目的国及地区的前5位仍然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中国香港。其中,建筑五金产品出口额为104.38亿美元,同比增加31.2%。与此同时,建筑五金产品的全年进口额为49.9亿美元,同比增加27.5%。建筑五金的进口占了全部五金产品进口的近50%,说明目前国内高端市场还在被海外品牌所占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6月,五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603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01%,增速大大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建筑装饰及水暖管道零件行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17.97%,位居首位。2010年1—10月份,五金行业呈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全行业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燃气具行业发展最快,增长率达到51.7%,不锈钢制品40%,锁具为15.9%,灶具12%,建筑五金和淋浴房是27%,厨房设备为15%,烹饪炊具为25%。建筑五金保持了全行业的平均以上水平,排在整个五金行业中的第三位。

  高速的增长,来源于行业在危机之后逐步的转型,来自于行业持续引导企业学会两条腿走路、持续开拓国内市场,而这种积极的带动作用成效显著,引发了建筑五金行业的全面反弹,尤其在内销上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实现了全行业27%的高增速。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回暖,我国五金制品出口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11年中国五金制品出口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有艰难的挑战。

  机遇:

  1、五金制品出口关税协定税率优惠将延续

  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在此次税率调整中,我国开始实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等国家的协定税率,上述国家也将根据相关协定,在2010年对我国商品实施相应的协定税率。协定税率的实施,将对包括五金制品等多个产业和进出口企业产生利好。

  2、世界经济继续恢复性发展

  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回暖”,国际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南亚、东欧、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迅速,而传统五金制品出口目的地欧盟和美国市场的本土企业则尚未完全恢复,我国五金制品企业有望扩大出口份额。

  挑战:

  1、五金制品原材料成本上升

  近期五金制品行业的原材料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行情或上涨预期:铜价从去年就开始一路飙升;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很有可能会催生“疯狂的石头”,进而导致钢材价格暴涨;铝、锌和各种有色金属也有着强烈的涨价预期;石油等燃料价格也在不断走高……原材料的整体上涨将大幅增加五金企业的成本压力,导致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五金制品企业频现用工需求缺口

  2010年初开始的用工需求缺口一直持续到年底,并且在2011年仍有可能延续。各省市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导致五金制品企业职工工资提高。即便如此,一些企业还是留不住人,员工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3、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使五金制品出口压力大增

  近期,人民币遭受了极大的升值压力,导致出口五金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小。很多五金制品外贸人员反映,现在公司不让接长单,尤其是出口欧美的长单,强调多接一些短期订单,因为公司担心汇率兑换结算后造成的损失及利润空间缩小。长此以往,五金制品生产企业生存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五金行业规划五大转型方向

  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提出产业向低碳环保转型,但具体怎么转,则需要行业和企业结合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层次的改变。转型不是转行,不是从现在的生产领域转向其他的生产领域。实际上,产业转型的核心是提升,是从现有状况向更高层次的产业模式迈进。近段时间,协会根据十一五的完成状况,十二五的走向并结合国家对产业政策发展的要求和行业特性,提炼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五个重点,这就是未来5年中,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主要方向。

  第一是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在九五、十五、十一五这15年的发展过程中,全国的制造业基本都走了一条粗放型的发展之路,五金业包括在内。但是当时,民营企业刚刚起步,正处在原始积累的初期,一开始的发展必然存在着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状况,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劳动、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等弊端一直伴随着企业和产业的成长。当时一味追求数字增长的片面性,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仅是对行业,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粗放向集约转型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制造设备、工艺,使产品质量达到能和国外产品抗衡的水平。实际上,目前很多做OEM的企业,产品质量并不差,但由于没有品牌,没有销售渠道,反而在市场上造成被动。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产品也在无休止地遭遇贸易摩擦、反倾销,因此,提升品质、创建自己的品牌、渠道、自主创新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从粗放转向集约迫在眉睫。

  第二个转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今年9月在中国国际五金展上揭晓的水龙头工业设计大赛就是从工业设计入手,为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而做出引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五金产品品种繁多,各有特色,想要走向技术密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国际高端产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不提升技术含量在未来市场上将寸步难行。现在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企业面临着技术升级的压力,对外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压力,因此提出要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提升,对行业未来的发展非常必要。

  第三是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目前行业中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劳动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改善,但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要实现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转变,必须克服目前低档产品过多,高档产品不足的现状。在开始我们就提到,今年建筑五金的进口额为49.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可见,折合300多亿人民币的市场,都已被国外品牌所占据。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对高端产品不仅有需求,而且逐年递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内的品牌还不足以满足这部分市场的需求,质的提升亟待实现。近期,炊具行业的大品牌苏泊尔已经在沈阳投资30亿元建设卫浴产业园,准备杀入高端卫浴市场。未来将达到年产出1800万套的卫浴产品,销售额将达70亿元人民币。这一点就是看到了中国卫浴行业高端产品不足的现状,准备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第四是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提升。

  目前五金行业依然存在同行之间低价竞争、搅乱行业的现状,这种竞争方式完全是一种对行业的戕害,最后的结果只能两败俱伤。正面的例子是油烟机行业,该产品是五金行业的重要产品,到现在为止没有进行过价格战。这个行业的传统一直是进行技术竞争,从产品本身的内涵、附加值入手,来获得市场的青睐,保持了行业有序、健康的生态环境。油烟机行业的领头企业是方太、老板和帅康,这几个品牌的新品基本不降价。经过10余年的发展,油烟机行业保持了良性的发展态势,并为未来产品、技术的提升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基础。罗百辉表示,五金企业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五金制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在努力吸收和转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从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实施费用节减计划、能源结构改造等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五金制品出口竞争力。五金行业要分析自己的价格特点,增加自身品牌内涵,创建和推动销售渠道的建立,不能做实体空心企业。要在品牌推广,市场硬件方面多做努力。目前国内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消费者的素质和品位也已经提高,因此扎根国内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就能够把握主动权,就不怕危机的影响。目前生产成本、生活成本、社会成本都在增加,产品价格也面临很大压力,如何调整也需要企业作出细致筹划。

  第五是以出口OEM为主转到自主品牌为主。

  重视国内市场并不是放弃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是指国内外市场并重、并行。但是作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OEM可以休止了。OEM永远都是接单、生产、交货三点一线,对于国内的市场、标准、走向一无所知,这种完全依附于对方的产业模式实际上非常危险、被动,一旦客户发生变化,企业很有可能陷入全面的危机。因此,想要持续提升产品、企业,长远发展,就一定要掌握品牌的主动权,走出一条坚实的自主品牌之路。另外,在外贸中采取提高合同的首付比例,来降低汇率变动风险,防止汇兑损失,如签订合同首付率从以前的5%-20%提高到30%-40%;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升值极限,超过限定值就相应地调整产品出口价格来进行应对。罗百辉建议企业可以进行贷款切换,提前归还人民币贷款,再换成美元贷款;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远期交易,提前锁定远期汇率;商品交易中力争用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