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陶醉群众埋怨的症结在哪?


干部陶醉群众埋怨的症结在哪?

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胜利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长黄华华作全省经济工作报告。
汪洋指出:少数干部重物轻人,甚至为了短期经济增长不惜损害群众利益,出现了干部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众在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熊市”中埋怨的怪现象。(8日羊城晚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1/08/4139747_0.shtml
发展是硬道理。按理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然会带来群众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然而,现象的情形是,在少数地方,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现“牛市”,群众的幸福指数却依旧在“熊市”在徘徊。因而,当官员为政绩陶醉时,群众不是拍手称道,相反怨声载道。
汪洋书记尖锐地指出了当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不协调、不和谐的局面,其症结在于:
其一,发展不是以改善民生为主旨,而是片面追求GDP高增长,只为官员自身的政绩和升迁铺路。少数地方官员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忽视民生工程的建设,只看到GDP在奔跑,官员在升迁,群众的收入水平、福利水平和保障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这类劳民伤财,为官而不是为民的发展,大家当然不会买账,而是嗤之以鼻。
其二,一些地方在开发建设、加快发展过程中,存在与民争利或以牺牲民生利益求发展的非正常现象。挤占民生政策指标,或者假民生工程的名义,搞形象工程,动辄数千万的广场、剧院、会馆,城市形象是提升了,却尽是些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无关的摆设;更有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发展,协议不到位,补偿不到位,搞违规、违法强拆,甚至引发恶性事件,群众当然会反感。
其三,广大民众难以切实分享到发展的成果。由于某些地方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里,民生的权重本身就很小,发展不能给群众带来明显的收益,加之社会不公现象比较常见,少数强势群体利用权力、资本等优势,攫取更多的社会优势资源,民众利益逐渐边缘化,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发展让群众感到很受伤,又怎么会拍手称道?
其四,群众缺少应有的尊重。少数官员脱离群众,缺乏公仆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居功自傲,自高自大,根本不把人民的利益和冷暖放在眼里、装在心里,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漠视群众诉求,听不进群众意见,甚至于动用公权阻塞民意渠道,打压维权群众,更有甚者,非法侵占公共资源,侵害群众利益,贪污腐败,腐化堕落,对他们的自我陶醉,群众难免会横眉冷对。
要解决政绩指数牛市、幸福指数熊市,官员陶醉、民众抱怨的矛盾,固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固确立执政为了理念,把民生放在改革发展的第一位;同时亟待转变对官员政绩的考评机制,把民生改善状况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督促官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让群众幸福感与官员政绩成正比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