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的拿来主义
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及其日本化,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所说:弄清楚日本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引进技术,就可以解开日本经济增长的秘密。
据1949年日本第一次发表的《科技白皮书》估计,战后日本工业技术至少比欧美落后20年。在一些传统产业部门,战前日本就已落后于欧美,战后差距拉得更大。
欧美在战前和战争期间,开发了电子工业、合成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家用电器工业等一些新兴产业部门。而在这些方面日本几乎完全是空白。为了缩小同欧美在传统产业技术方面的技术差距,并填补新兴产业部门的空白,日本从50年代起就大量引进技术,并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开发,逐渐使其日本化。
战后,日本采取了“模仿式”的技术追赶政策,采取拿来主义,把引进技术视为技术进步的捷径,引进技术的规模不断扩大。
1950年,日本引进技术仅有70项,1960年增至500多项,1975年已达2 400多项。截至1984年年底,日本已引进国外技术3万多项。在1950年至1984年间,日本年均引进技术900多项。1950~1975年,日本为引进技术而支付的外汇总额达57.37亿美元。日本实际上已是世界上引进技术最多、最快的国家。
日本引进的技术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属甲种技术,即由政府《外资法》规定的引进技术项目。引进这类技术的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属重点引进项目,多以外汇支付。这类型技术的引进需要经日本外资审议会和大藏省等政府机构审批。
第二类是乙种技术,即由日本政府《外汇法》规定的引进技术项目。引进这类技术的合同期限为一年以下,属普通引进项目,多以日元支付。此类型技术的引进只需日本银行批准。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引进的技术多属乙种技术,此后,甲类技术的引进不断增多,并占据了主要地位。
日本引进技术项目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占第1位,其次是英、法、意、德、瑞士和荷兰,此外还从其他国家引进一些适合本国的技术。
由于日本重视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从而使其在很多领域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美国为军事目的开发出晶体管,日本却用它研制出晶体管收音机;
美国最早研制出电视,而日本却摘取了彩电生产的桂冠;
美国发明了录像机,而日本却使它走进千家万户;
美国开发出世界第一块太阳能电池,而日本却把这种电池推向世界市场;
美国陆军在国家航空和航天领域为了正确测定离月球某个地点的距离,研制出了激光测量技术,而日本却利用这一技术研制出了挖掘隧道的精密仪器,并已被用于挖掘多佛尔海峡的海底隧道;
美国研制出记忆合金,并用于制造登月卫星的登月装置,而日本却用这种材料生产妇女乳罩。
连美国都不得不一次次地承认:日本在硅器件研制方面已居领先地位,在半导体硅器件领域已独占鳌头。难怪石原慎太郎在《日本坚决说“不”》一书中直言不讳地说,赢得海湾战争的是“日本的电子技术”,“由于日本的技术使美国减少很多牺牲者”。
美国一家杂志不无感叹地说:“美国企业把一个本垒打看成是技术革新,老是反复打空球。但日本却是以一垒打和抢分战术来踏踏实实地得分的。”
二、引进技术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量引进技术并使其日本化,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设备和技术工艺更新,再加上大规模的生产设备投资,不仅使日本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使其产业结构也迅速高级化。
据统计,1950~1960年,在日本的制造业总产值中,引进技术的贡献率由4.8%上升到10.8%。日本人利用外国的技术,不仅增强了出口竞争力,使其商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各个角落,而且经过革新创造又转让给其他国家。
在1956至1960年间,日本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 772件,使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部门在技术设备更新换代的基础上迅速发展。1956年日本的造船吨位和船舶出口量已居世界第1位。
随着电子、家用电器、合成纤维、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部门的相继建立和蓬勃发展,从1954到1958年,日本黑白电视机的产量从3 000台猛增到100万台,洗衣机也从27万台猛增到100万台。
大量引进技术也加快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据日本工业研究院的分析,目前日本科技发展对引进技术的依存度为30%。
日本在大量引进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地加强自主研究开发。
如果说50年代日本以引进技术直接应用为主,60年代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进而创新发展为主,那么70年代以后则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
引进技术加自主研究开发,使日本的工业生产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2年的一份调查表明:在43种主要工业产品的186项主要技术指标中,日本超过美国的占29%,赶上美国的占32%,不如美国的占39%;超过西欧的占38%,赶上西欧的占44%,不如西欧的只占18%。由此可见,日本的产业技术水平早已处在仅次于美国而高于西欧的地位。
80年代,日本的产业技术竞争力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领先地位,“追赶式的技术发展”过程已基本结束。技术贸易收支开始趋于平衡,日本已经不仅是技术进口国,而且进入技术出口国行列。1960年日本的技术出口额仅及引进技术费用的2.4%,1965年达到10.2%,1975年为22.6%。到1981年技术出口比重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达到31.4%。近年来,日本的技术出口比重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技术出口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