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资涨幅“领跑全球”,值得骄傲吗?


  近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公布的一份分析了115个国家的工资数据、涵盖了全球94%的劳动者的工资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工资平均增速(不包括中国)为2.2%;而2008年和2009年,工资增速分别降至0.8%和0.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工资平均水平连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态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扣除通胀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速为13.1%,2008年为11.7%,2009年为12.8%。(见1月11日《国际先驱导报》)

  在全球工资水平因危机或停滞不前,或不进反退的时刻,而中国劳动者工资增幅却“一枝独秀”,似乎是“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的工资平均水平连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态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扣除通胀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速为13.1%,2008年为11.7%,2009年为12.8%。

  涨工资了?没有感觉!不少人表示质疑。“今年我们降薪20%,现在的工资连平均工资水平都达不到。身边的朋友也总是抱怨工资低。”很多人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达两位数的收入增幅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不知道这么高的工资涨幅是怎么统计的?”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GDP却只有日本人均GDP的1/10,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而按照中国人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全国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近年来,民众对于涉及改革的关注热度大为增高,比如对社会公平、贫富差距、政府机构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投入等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就是将其令人瞩目的收入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发展。普通民众更关心的是,GDP增长何时能惠及百姓?经济增长是为了增进民众福利,还是为了GDP和税收的数字攀升?经济增长是使人与自然、人与人更和谐,还是加剧贫富差距以及人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对立?

  有调查显示,12.8%的职工反映,5年来未涨过工资;2009年23.6%的职工工资收入还有所下降。此外,高层管理人员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岗位,其2009年的工资水平比2008年增长25%,是生产服务人员的25倍。2010年的“社会温度计”调查报告显示,居民认为广东当前存在的最重大社会问题的排序分别是:工资涨得慢(34.8%)、看病难、看病贵(33.7%)、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27.2%)、贪污腐败(26.9%)、住房价格过高(22.8%)。居民当前最关注的问题排序是:提高收入(32.3%)、反腐倡廉(30%)、贫富差距(28.3%)、就业问题(28.2%)、医疗保障(27.2%). 从这个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受访居民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虽然有不同感受,但从排名前5位的选项来看,物价上涨太快、房价高、看病贵、家庭经济负担重等均是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而衍生出的问题。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郑梓桢教授认为,这些都可归结到“收入低”这一核心因素上来。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速都是如此。中国的工资涨幅,就像中国GDP增长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始终“领跑全球”,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实力世界最强一样,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涨幅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利益实现得最好。真正重要的是劳动者工资增幅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进行的比较。否则,即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涨幅再高,也意味着劳动者没有合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衡量劳动者工资水平是否合理,不能简单看其本身的纵向比较,还要进行横向比较,看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否同步,否则纵向比较的成绩再显赫,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