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通脹將速回 調結構才是真正焦點


孫明春 - 大和資本中國研究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香港经济日报:2011年1月15日 13:21
 

引言:

驟眼看,內地高通脹、實質經濟增長(real GDP)疲弱、貨幣政策趨緊,2011年的經濟局面,似乎不比2010 年。不過,我們相信通脹將在一月見頂,並在其後顯著回落,所以,投資者對貨幣政策抽緊的憂慮,應該最早可以在3月逐步消退。

與此同時,我們預期由於2011年的實質經濟增速雖然會低於內地增長的長期平均趨勢10.4%,但仍會高達9.6%,所以,擔心內地經濟過熱或者雙底衰退的觀點,也將會消退。

而通脹趨降、經濟增速稍緩,正好為中央提供了調整經濟結構和提升經濟質量的機會。

正文:

自去年第4季,通脹憂慮突然成為中國經濟的焦點。11月,內地通脹升至5.1%的28個月高位,令中央立時出招。在聖誕前的10周,中央共計加息2次和加存款準備金率3次,更兩度對貸款過快的銀行加收特別準備金;政策的密度和強度,都是過去罕見。而人民銀行也在12 月,正式將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審慎」;國務院更實施了部分行政限價措施。

雖然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內地1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或高達6%,令政策趨緊的陰霾濃罩市場,但我們相信投資者鬆口氣的時間該不遠。因為我們預期1月通脹或會高達6%,但也將會見頂,並在2、3月顯著回落,雖然在5、6月或有反彈,但在下半年將再顯著回落。主要因為:

1. 1月通脹急飆至6%, 主要原因有二,一則是去年的農曆新年在2月中,但今年卻在2月 3日,由於一般在春節前半個月,食品價格會因為節日效應而推高,所以,今年的春節對物價推高效應,會在1月出現。
2. 最近的高通脹預期,可能令加價行動更明顯。

此外,今年1月天氣異常的風險,仍相當高。美國的氣象部門已指出,今冬拉妮娜現象比08年時更嚴重,以華南為例,就受到50年僅見的雨雪天氣襲擊,對推高通脹也是風險。

我們相信,通脹在2月有機會顯著下降,除了前述的基數效應(即去年春節在2月,令基數較高外),公布多個地方政府鼓勵農民加大種植,以蔬菜種植一般需時2-3個月看,在2月中或3月初,便應該有大量的新菜應市,令供應緊張舒緩,價格回落。

5月或有反彈 下半年回落更明顯

雖然通脹在5-6月或會按年反彈,但按月還是呈回落勢態;而今年下半年,通脹更會明顯回落,主要是去年7月通脹漸見上升,基數較高,令下半年的通脹將呈回落,而市場對通脹的憂慮,便會明顯回落。

至於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我們預計全年將持平在 1.5%。

我們認為,投資者對今年的通脹問題,無需過慮。在2011年,中國經濟將由內需帶動,我們預計今年經濟增速有 9.6%,當中5個百分點是由消費(包括居民和政府消費)帶動,投資則有4.6個百分點,淨出口的貢獻為零。

當中,我們相信製造業的固定投資會有出色的增長,因為經過3年的整固,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已大為改善,內地今年開始的十二五計劃,也會推動高端製造業發展,另外,中央推動西部發展,工業從沿海西移,我們預期這對製造業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最少有3-4年的推動。

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最大引擎

對比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將有溫和增長,而房地產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會明顯放緩,主要是受到中央限制對開發商貸款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消費將會成為經濟增長最大的引擎,主要是工資繼續上升、個人所得稅的免稅額提高等因素帶動。但在出口和入口皆呈放緩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沒有增長。

影響經濟走勢的7個突變:
我們預期2011年的內地經濟,雖然不算是最好,但也是過去20年中,最好的其中一年,但以下的變數,卻會影響經濟走勢。
1. 拉妮娜現象擴大:
導致雨雪或者水災,倘造成大面積災害,將大幅推高內地通脹
2. 原油價格急升:
如市場對全球需求的預期急升或美元顯著走軟,油價急飆比如高達每桶120美元,將推高內地輸入通脹和通脹預期
3. 內地1月貸款突破1.5萬億:
倘如是,人民銀行或要重新執行嚴格的貸款限額,或更快速地上調準備金率等
4. 內地樓市崩潰:
如果樓價在現水平下跌2成或更多,將會令大量開發商面臨嚴重債務問題,經濟增速嚴重放緩
5. 內地樓價不跌反升,交投強勁:
如果在屢次調控下,樓價更出現上述現象,更嚴重的樓市調控措施,勢必出台
6. 歐洲國家財政惡化,甚至有賴債或者歐元解體的情況出現:
此勢必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混亂、歐洲重陷衰退,拖累中國出口
7. 美元戲劇性轉強:
比如美元從現水平升值2成,勢必導致商品價格下跌,有助中國的通脹舒緩,但也將令人民幣兌美元顯著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