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色幽默元年
前几天我转发了陈丹青的一条微博:“强国”这件事情上,民国看到共和国,那是羞愧难言,比卫星、比核武器,没法比,可是在立人这一块,我相信共和国一直到今天的人,看到民国还是很羞愧,要论做人的堂堂正正,敢作敢当,我们在民国人面前根本没有资格说,全是奴才,我在所有大学看到都是奴才,当然我本人是资深奴才。
我的评论是:“ 又闻,一多,哪李?公仆!”
其实应该有更好的表达,才想起,“黑色幽默”四个字,最初的“黑色幽默”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有瞬间的欢乐,也有后滞的回味,更是人性的反思。
最近的《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其实都是“黑色幽默”的电影作品,不管导演承认与否。“在幽默中含有阴沉的情绪,在绝望中又能发出大笑”难道不是吗?这也是我们对待现实的真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