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恐慌不抢反弹!后市三大防御策略


不到恐慌不抢反弹!后市三大防御策略

             
   央行再次决定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在此时点上调准备金率的原因在于:

  (1)刚刚公布的2010年新增贷款达到7.95万亿元,信贷总额超过7.5万亿的原定计划,如果加上票据融资,2010年实质性新增贷款约8.8万亿元,仅次于2009年的9.6万的亿信贷规模,为历史次高。新年第一个工作周银行又就放出了5000亿的贷款,新年伊始有必要压缩一下银行放贷的冲动;

  (2)1月份起有大量央票到期,根据统计,1月份央票到期是2070 亿,2月份是3750 亿,3份月是6670 亿,在如此巨额央票到期、资金被迫释放的压力下,央行必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对冲,以缓解央票发行对冲的难度。因此,央行后续可能还会继续调升准备金率。

  (3)目前市场的通胀预期依然强烈在基数翘尾因素消失、用工成本在新年度显著上升、冻雨和雪灾以及节日消费再度刺激物价等因素的作用下,1、2月份CPI再度挑战新高已是大概率事件,有必要再次发出紧缩的信号来管理通胀预期,由于上次加息“尚未满月”,央行再次运用了量化收紧的工具。

   由于1月份处于信贷释放的高峰期,再加上大量央票到期,还处于CPI再次“冲顶”的关键阶段,预期央行还会调升准备金率、持续发行大额央票、根据银行放贷的不同情况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量化措施。同时,在春节假期之后,由于1月份CPI的迅速回升,再次加息也是大概率时间。在这种形势下,本次上调准备金率起到了“绷紧了市场紧缩预期神经”的作用,行情因此再度破位下行。

   过去一周多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防御!投资策略全面转向防御。除了国内政策全面实施紧缩之外,美国经济复苏给A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带来热钱抽离的压力也不可小视。因为,相对于新兴经济体高通胀、经济增速下降、政策全面紧缩的环境,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复苏信号确定后形成的“低通胀、在复苏”的市场环境要明显优于新兴市场,美元资本必然会大量回流。

   根据专业基金跟踪研究机构EPFR的最新统计显示,流入全球股票基金的资金上周大幅减少了41.30%。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中国股票基金就开始出现资金净流出,上周是“金砖四国”股票基金是自08年3季度以来资金流入最差的一周。原因在于,新兴市场的高通胀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管制和紧缩政策引起了国际资本的担忧。很显然,政策紧缩不仅使国内投资者普遍转向谨慎,也困扰了国际资本。因此,A股市场流动性形势正面临着内外环境皆收紧的压力。

   我们在去年底“关于2011年A股六大看点”中曾分析提示,今年的A股市场上、下半年将面临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和政策背景,上半年是“反通胀”,下半年是“稳经济”。目前仍处于“反通胀”政策不断加码紧缩的过程中,行情也正处于调整压力不断释放的过程中,因此难有好的表现,盘中即使有技术性反弹也将是空间有限。策略上理当继续恪守防御原则。

   元旦后我们持续分析提示,流动性收缩对行情的影响首先是“跌估值”,原先高估值的股票调整压力更大。因此,小盘股、题材股继续存在“跌估值”的调整压力。

   防御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仓位的防御,即大幅降低持仓比重;

   二是,股票的防御性,即择股重心偏向低PE、且成长的低PEG类股票;

   三是,在捕捉交易性机会上“不到恐慌,不抢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