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人》2011中国经济:迎通胀
抗通胀将会成为中国2011年, 特别是上半年总体政策的重心。
2010年的中国经济会呈现“不温不火”(GoldilocksScenario)。回归常态的政策环境和G3经济体(即美国,日本和欧盟经济体)温和复苏,令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保持相对强劲,而通胀温和。然而,近期通胀的升势表明,这种“不温不火”已接近终结。
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迎来通货膨胀回升的一年。伴随着这一年的,是危机过后的经济常态化和再平衡。具体而言,2009 至2010 年大规模货币扩张造成的滞后影响将会继续在短期内推动通胀;与此同时,疲软的外部需求带来的抑制作用正有所减弱。较长期而言,中国经济的调整包括把增长驱动力由贸易行业转向非贸易行业,这也将促成未来长期通胀率的攀升。
我们预计2011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9%,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率为4.5%。消费和投资将会在促进增长方面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预计消费物价 指数将会在2011 年前半年有所上升,于年中冲顶到5.5%(同比),然后逐渐减速,在年底的时候降至4.0%(同比)。
抗通胀将会成为 中国2011 年, 特别是上半年总体政策的重心。2011年M2货币供应增长目标和新增银行贷款目标很有可能分别设于15%和7 万亿元。货币紧缩措施将在该年的较早时间实施。我们预计,明年年中之前会加息三次,每次幅度25 个基点;我们维持截至2011 年年底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达到6.20 的预测不变。
潜在的政策失误会是这份经济展望报告的主要风险因素。如果中国政府主要依赖行政管理手 段来管控货币总量,而非采用以价格为基础的政策工具(例如加息或者人民币升值)来控制通胀,那么出现政策性经济繁荣(2010)和衰退(2011)周期的 风险将会上升。G3 经济体持续的温和复苏会为管理通胀压力提供方便,并且降低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