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调三大重点:保物价、调房价、防信贷


  一季度宏调三大重点:保物价、调房价、防信贷



   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媒体报道,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部署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

  物价调控仍是一季度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一季度要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一季度工作,对于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至关重要。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搞好农产品产运销衔接,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调房价,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保障土地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特别要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类调控,落实好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近期重庆房地产税的启动似乎让市场看到政府通过深度改革实施调控的信号,虽然这种房地产税政策究竟将取得多大成效现在还很难说,但可以想见中央或通过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相配合解决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

  防信贷,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处理好银行资本金补充与信贷扩张、银行体系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关系,防止年初信贷的非正常投放。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等领域。

  今年年初的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后,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再次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这或许意味着一季度货币政策的调控监测范围,将扩大至基础货币及银行信贷之外的股市、债市等在内的其他融资领域。为了更好地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央行酝酿推出一个新的货币流通量统计口径——“社会融资增速指标”。该指标侧重于描述“社会融资规模”,或将部分取代M2(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存款)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考指标地位。”“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是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新采用的概念。

  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远超出去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的信贷目标。但这并未展现出问题的全貌,如果计上债市、股市、信托等融资方式,全社会融资额已超过10万亿元,流动性的泛滥有增无减。综合多家机构统计,2010年中国债券市场非金融信用债发行总量高达1.59万亿元,A股总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信托类贷款则在2010年增长了2.06万亿元。加总上述数据,2010年中国除银行信贷外的社会融资额合计已达4.65万亿元,与银行新增信贷之比则达58%。银行信贷虽仍是中国主要的融资方式,但债市、股市等融资渠道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稳物价关系到民生,高房价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不继续严加调控,房价会出现反弹,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是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事关经济运行全局,一季度宏调三大重点“保物价、调房价、防信贷”可谓抓住了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

温家宝: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