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人才 适应未来战争需要


  纵观战争的历史,至今已经历了冷兵器阶段、热兵器阶段、热核兵器阶段,今天又开始进入了高技术兵器的现代战争阶段。但是,尽管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使武器装备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使现代战争出现了新的特点,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先进,现代战争的特点多么突出,人的作用仍是战斗力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要靠人去研制和使用,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要靠人去调整,先进的军事思想要靠人去研究,正确的军事发展战略要靠人去制定,未来战争要靠懂得现代战争规律的人去赢得。武器装备越先进,就越显出人才因素的重要。现代战争不仅是物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较量,是精神、技能、知识、智能和体魄的较量,换一句话说也就是人才战。

  对于军事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早在古代就有记载,《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六韬》中也说:将有五才,“勇、智、仁、信、忠”。现代战争给军事活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与之相适应,也对军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各种不同的军事人才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但就其共同要求而言,也无非是德、识、才、学、体五个基本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因此,对于军事人才教育的目标也就是把军人培养成一名具有坚强的政治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过硬的军事理论水平和军事技能,健康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谋略水平的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因此任何国家的军队都很注意军人政治素质的培养。例如,日军把精神教育列为整个训练的重点,特别强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和军人道德教育。美军则提出要对未来军官进行基本品格教育,并把军人的基本品格归纳为六个字:“荣誉、责任、国家”。西点军校还以些为依据规定了“荣誉守则”。

  坚强的政治素质历来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军的优势。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既能适应和平时期部队建设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核心是要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军委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这一目标。因此,在让军人掌握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同时,还应把提高军人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要求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献身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新开拓精神,以及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革命的气节。从个人品德修养看,还要求他们过好“五关”,即生死关、金钱关、美色关、荣誉关和地位关。

  要注意优化军人的知识结构。知识就是战斗力。知识就是力量。其中就包括了知识就是战斗力。因为知识可以转化为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使用武器装备的能力,以及管理指挥的能力,一句话,知识就是战斗力。

  军人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现代军事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概括而言:一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即大学水平的数、理、化,文、史、哲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没有高等教育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进一步学习掌握军事专业知识和各种新学科知识。二是军事专业知识。即与每个军人所从事的专业相适应的业务知识。三是相关学科知识。即与专业相联系的新学科、新技术知识。由于当代军事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各个军事专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因此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出成果。这三者构成了现代军人最佳的知识结构。

  注重军人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智力的表现。智力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五个要素。其中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战争是充满艰难困苦、流血牺牲、偶然必和不确实性的领域。因此谁的创造性思维发达、创新意识强烈,谁就能科学地运知识和经验,卓有成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军事人才,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面且还要善于审时度势,排危解难,用智慧和胆略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当然,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个问题上,做为军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这里所阐述的只是一部分观点,要搞好素质教育,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摸透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军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