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笔者发表了一篇文章:《浮夸风要不得,媒体不要再片面宣传中国业绩》。最近,笔者得知中国核处理技术也刮起浮夸风。去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的网站上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短讯:“中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404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几天后,经过媒体连番报道,它被解读成了2010年最重大的新闻之一: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燃料效率猛增60倍,中国铀资源够用3000年。
2011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在对热调试成功这一后处理技术进展报道时,作出了这样的推算: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3000年。
这对能源相对缺乏的中国来说,绝对是绝大的利好消息。笔者信以为真,向几个朋友推荐这条新闻。然而,我们空欢喜一场。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对媒体说,中国核燃料循环后段尚未形成工业能力,我们没有压水堆乏燃料后处理厂,也还没掌握MOX燃料制造技术和工厂,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研究尚未正式开始。中国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还处于落后阶段,不要说跟技术先进的法国和英国比,我们比邻国印度还要落后二十年。
懂得技术原理,不一定制造出相应的产品。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还很远。新闻媒体把它说成最终成果,无异于望梅止渴。这种浮夸风对技术创新有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