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媒体对基层干部可以说“贬”多“褒”少;在不少人眼中,基层干部也多为乱作为、不作为、无法无天的代名词。然而“局长坐汽车敬酒”这个几乎滑稽的事情,却折射出了基层干部无尽的心酸,更反映了当今一些基层单位的尴尬处境。——在诸多自上而下的监督权面前,几乎所有的基层干部都在抱怨迎来送往的麻烦,但几乎所有的基层干部也都把“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当做了至理名言,毫不犹豫地把精力投入到了接待这个浩大的工程当中。
有消息称,某省的一个县在一年里仅迎接上级的各种检查竟达651次,其中有一个单位在一天的时间里应付的检查就有17个。与该单位的领导相比,“坐车敬酒局长”多少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为了给检查组敬酒,局长居然坐着汽车奔跑周旋,办公室主任居然累得住进了医院。那么,这究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还是“上压下顶”之间的一种真情告白呢?
毋庸置疑,公务接待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现有的政府间体系中,高层级政府的权力是制定法律与政策,权力是抽象的、广泛的,责任也是相对概括的;而基层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责任却是十分广泛而明晰的。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广泛的监督权面前,基层政府官员就显得比较软弱,稍不留神就会落得一个“一票否决”的结果。因而基层政府官员需要尽最大努力给上级政府留下良好印象,各个部门也需要尽最大努力博取上级对口部门的好感。于是,公务招待就成为了基层干部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事务。从而演绎出了“检查组要来惊天动地,检查组来了花天酒地,检查组走后威信扫地”的不胜其烦。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刚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作吏甚苦,作县令尤苦,作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来来往往都要县令早晚接待。——如果说,袁宏道的“作吏甚苦”是对公务接待所作的痛陈的话,而现今所流行的“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则是对官场作风的一种嘲弄和讽刺!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在南阳、信阳、洛阳调研时,特别指出:“马上就到岁尾年初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各种检查活动。现在各种检查名目繁多,检查当中规定的形式的东西也太多,希望在开展必要的检查活动时,能够更加注重实效,少一些空洞的检查,多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少一些空洞的检查,多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就要明确检查权限和范围,把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能集中的尽量集中,不能谁想检查就检查,想检查什么就检查什么。这样下来,或许也就不会发生“局长坐汽车敬酒”的闹剧,也就不会让基层干部生发 “每天的接待除了精力上的透支,精神也始终处在焦虑之中”的感慨了!
正如有基层干部所言,治理公务接待中的吃喝玩乐风,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对于那些对基层工作无益,甚至帮倒忙、添负担的检查,不要也罢!
(李吉明2011年1月20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