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北京、深圳、广州3条8.5代以及昆山、苏州2条7.5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业界担心2012年中国大陆电视用液晶面板产能将略有过剩。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LGD、奇美电子、友达光电、京东方等液晶面板供应商,以及海信、康佳、创维、长虹、海尔、TCL等彩电整机制造企业,不断进行着合纵连横,悄然构筑起中国液晶产业新版图。
从着急的三星说起
近期有两个标志性事件让三星电子液晶面板事业部很难受。三星电子主要竞争对手LGD接上了与全球第三大液晶电视供货商索尼中断6年的合作。
三星电子与索尼有1条共同出资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三星电子是索尼最重要的液晶面板供货商。索尼与LGD的再次携手,对三星电子液晶面板业务多少有点打击。
另外一个事件是,重组了奇美电子的鸿海集团又出资12多亿美元控股日本日立公司的显示器业务,增强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领域的竞争力。
鸿海集团的动作在苹果2011年液晶面板采购订单中已有表现——除了LGD、三星电子之外,奇美电子首次获得了苹果ipad用液晶面板1500万块的订单。
按照DisplaySearch公司的估计,2010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9亿台,同比增长31%,但2011年由于欧盟、日本将放缓增速,北美市场难有起色,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放缓至13%。
尽管全球液晶面板需求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但三星电子还是把产能利用率从2010年第4季度的95%提高到今年第1季度的100%,以应对对手的竞争。三星电子液晶面板事业部预估,2011年第1季电视用液晶面板出货量将较2010年同季增加17%。
据估计,今年LGD有望以5500万片的出货量在全球电视用液晶面板市场夺得头筹。三星电子2011年电视用液晶面板出货量大约为5000万片,低于同胞兄弟LGD。
另外,2011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有望达到2.15亿台,其中中国大陆将超过1亿台,占全球出货量的半壁江山。
据估计,在中国大陆电视用液晶面板市场,奇美电子、友达光电两家企业2011年仍将保持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而LGD通过偏光式3D技术广泛结盟中国大陆彩电整机企业,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25%,三星电子市占率仅为16%左右。
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加速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速度。2010年11月三星电子在苏州建立1条7.5代线获批之后,力争2011年6月获得量产。但此时,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竞争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
“整机-面板”体系初现
特别是深圳华星光电主导的8.5代线主体工厂提前封顶,将加速全球主要液晶面板供应商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
目前,TCL与三星电子的供货关系将会因华星光电的量产而发生改变——三星电子将失去一个稳固的合作伙伴。届时,TCL将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从液晶面板、液晶模组到液晶电视完全自产化的企业。
在中国大陆液晶版图中,TCL-华星光电已自成体系,毕竟按液晶电视出货量来看,TCL是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出货量最大的企业,足以消化华星光电的产能。
康佳2010年液晶电视出货量大约为500万台,明年有望超过600万台。尽管康佳集团副总裁林盖科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奇美电子、友达光电、三星电子、LGD都是他们的液晶面板供应商,但他并没有掩饰奇美电子是目前最大的一个,以及今后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按照康佳在江苏昆山液晶模组的战略布局,今后为其提供液晶面板的更多是友达光电,同在昆山的康佳和友达光电,不成为合作伙伴都很难。
友达光电执行副总裁兼电视业务总经理彭双浪已经向记者证实了,借壳龙飞光电——全资控股龙飞光电——在昆山建立1条7.5代线。
为了提升自己在大陆的市场份额,友达光电还与长虹合作在成都建立了液晶模组生产线,此外,友达光电还与海尔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甚至一度还传出友达光电、海尔共同建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绯闻。
自此,友达光电-康佳-长虹-海尔体系也已经成型。
LGD在中国大陆的触觉在广州,创维参股LGD在广州科学城的第8.5代线。我们从创维近两年发布的液晶电视新品来看,可以找到LG的影子。相比友达光电系,LGD-创维体系似乎更加稳固。
此外,由于夏普和中电熊猫在南京已开始建立1条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并正在筹划1条第10代线。夏普在全球液晶面板的份额虽然不足5%,但通过与中电熊猫的合作,背靠中国电子的支持,夏普-中电熊猫体系背后有中国电子旗下的冠捷、长城等整机企业的大力支持,市场前景相当光明。
还有,京东方计划2011年量产的第8.5代线,已经开始与同在北京的联想商讨合作,并把绣球抛给了海信、长虹等彩电企业,京东方-联想-海信-长虹体系雏形初现。
被边缘还是骑墙?
尽管2010年奇美电子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高达34%——得益于搭上了大陆家电下乡政策的快班车,但在一轮高世代液晶面板布局中,奇美电子似乎被边缘化了。
在三星电子、友达光电、LGD三家企业已经或者即将在中国大陆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时,奇美电子却举棋不定。虽然鸿海集团的重组提升了奇美电子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位置——超越友达光电位居全球第3,但没有与大陆彩电企业结成“整机-面板”体系可能是一大遗憾。
纵观大陆6家彩电企业,TCL、康佳、创维、长虹、海尔4家都有所依,奇美电子能够与之合作的企业似乎只有海信了。但青岛海信电器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海信将坚持液晶面板来源多元化的模式。这等于浇灭了奇美电子与海信的联姻。
实际上,奇美电子曾经把希望寄托给了长虹。去年底,曾经传出鸿海集团在成都投巨资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的消息,但国家发改委只给5家企业核发了准生证,奇美电子的爱情再次泡汤。
游离于“整机-面板”体系的海信相比奇美电子却显现轻松。海信液晶连续多年成为大陆液晶电视市场的销量冠军,它似乎并不担心液晶面板供应的稳定性。
但专家指出,在全球液晶面板业在市场和技术上都已撕裂成块的时候,诸如海信这样的整机企业很难左右逢源。
比如,在3D液晶面板在技术上分为以友达光电、LGD为代表的偏光式和以三星电子等为代表的快门式,在LED背光源液晶面板在技术上又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如果海信都与他们合作,可能会造成终端产品在技术上的混乱。
面对海信的潇洒和奇美电子的孤独,两者最终联手的可能依然存在。此前海信建立彩电企业首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时候,背后提供支持的正是奇美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