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不会高兴太久


昨天,中国内地股市收盘走高。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涨1.8%。投资者得此小惊喜,皆因凤凰卫视当天报道称,中国2010年12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4.6%,升幅低于去年11月份创出的5.1%的28个月高点。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正式数据定于今天发布。所有对中国下注的投资者无不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如果月度CPI继续大幅上升,北京肯定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但他们可能只会收获短暂信心。

 

看看油价吧。上周五,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WTI(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价格高出将近7美元,创下2009年初以来的最大价差。全球电子交易系统显示,三月布伦特原油期货报每桶97.69美元,而近月交割的WTI期货合约仅报每桶91.18美元。

 

布伦特原油价格高于WTI价格,且逼近100美元大关,对北京是一次考验。2008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因金融危机大幅下滑,北京趁机对其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了改革。22个工作日为调价周期,当包含三个国际基准原油的一篮子移动均价变动幅度超过4%时,就考虑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正是中国调节油价的参考标准之一。布伦特原油是西非和俄罗斯原油的价格参照,中国进口原油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两个地区。安哥拉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中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去年1-11月份日供应超过80万桶。中东迪拜和印尼辛塔原油也在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追踪的原油品种之列。但WTI价格不是。

 

以往,布伦特原油价格通常略低于WTI价格,最近几个月却出现相反情况。一方面,北海地区供应下滑;另一方面,美国燃料需求增长停滞不前,WTI的交割地——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原油库存已经上升。而随着布伦特原油价格的上涨,北京被迫面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压力。能源信息门户网站息旺能源网称,自去年12月21日政府上一次调高成品油价格以来,中国追踪的一篮子原油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5%。

 

现在,市场和炼油商的呼声是将调价周期调整为一周,以使国内与国际油价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令成品油调价与推动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受阻。有业内人士分析,只要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130美元之下,中国政府就可能维持现行的定价机制不变。一个月前,中国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祝宝良表示,由于通货膨胀压力较大,2010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大可能调整。与此同时,北京还要防范成品油供应出现短缺。在非完全市场化的价格体制下,国际油价大幅上升导致国内成品油炼制成本上升,成品油价格却受国家控制。炼油厂和成品油分销商经常无法转嫁成本,纷纷拒绝增加供应,造成市场短缺。

 

这一次,国际油价又在逼北京调价了。然而,成品油价格上涨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即使北京可以控制交通、物流的价格,对终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国家发改委预计,在12月21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4%后,12月份通货膨胀率将因此升高0.07%。

 

所以,我还看不到真正能改变北京收紧货币政策预期的有利因素。相反,如果油价再上调,加之冬季异常寒冷的天气,很可能联手推高春节前的食品价格。股市投资者不会高兴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