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产”缔造“和谐人居”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天津,300191)
文化让人站起来,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其实就是文化萌芽、开花、结果,直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历史。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绝非自诩,因为我们手中紧握了一件利器,那就是文化。这个看似抽象的东西,跟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经由我们的吐故纳新,不断吸收,然后锤炼成人类立于世界之巅的法宝,升华为区别于其它所有生物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我们肯定还像猴子一样在地上爬行。
纵观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的变化,从品牌地产到概念地产(主题地产)的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体育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等,房地产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地产,除了我们能看见的一切--钢筋、水泥、高度、体量、造型、颜色、地段、园林等物质的东西外,还充满着符号、表情、印象、感觉等精神内涵,地产也是一种文化。其实房地产的发展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文化是社区的灵魂,房地产的开发与推广与文化结合起来是种必然趋势。
文化地产不是概念。建筑,特别是住宅,本身就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体验,是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文化不只是在纸张或者胶片上,在房地产业也是可以有很多文化的;房地产文化要考虑生活形态的变化、世界环境的变化。因为,房子是为生活而建造的。人们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处住所,而是对一种生活品位和格调的追求。居住本身是一种文化,并且一直在进步。当人们对居住生活的要求达到一定程度时,从产品价值上升到文化价值,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人们始终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地产企业建设的不仅是房子,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体现更为广泛人文的关怀,赋予住宅更多的文化价值。文化是众多附加值中最高的元素,也是未来地产发展的趋势。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是看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文化在城市定位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日益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文化地产就是将文化融入建筑,让城市建筑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业内人士将地产商的文化活动称之为“文化地产攻略”。文化地产,不仅仅只是建筑上的文化性,而是一个真正灵动的、充满文化氛围、能满足和提升人们文化诉求、修养的文化行为。文化地产正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是人类的情感。情感的体验又需要文化的各种形式、各种语言。消费者不仅要寻找一个物质的寓所,同时也在寻找一个精神的寓所。这就是价值的体现。那么文化就使冷冰冰的建筑拥有了灵魂,具有了价值倾向、生活方式倡导、个性特征,成为一个具备“思想”的房子。城市绝非是简单的人工构筑物,而是特定的文化产物。地产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载体,必然不断地吸收和表现最新的文化形态,才能透过沉重的建筑外壳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让没有生命的钢筋水泥具有文化的永恒价值,让文化体现在地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从人本位来说,文化内涵的丰富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人性化成分,能让人与建筑更好地融合,从而促进生活质量,达到真正的安居乐居状态。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跟音乐有着很好的内在联系,因为建筑要在所谓的三维空间中错落有序,有起有伏,而音乐的音符也是在所谓的平面上有高有低的,即在形式上已经不约而同地达成联系,每当我们走进一个设计很好的建筑,就仿佛听到一曲节奏优美的音乐。建筑本身是一种知识的聚集——材料知识、建筑艺术知识、地学、应用学等很多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建筑。过去的建筑比较讲究外形美,以后向内发展,内部、外部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艺术,所以建筑应该说是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很多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卢浮宫及很多教堂都充分地体现了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建筑体现了地产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追求,如果能够在品质优秀的地产项目中注入独特的文化意境,进一步提高房地产项目的质量和生活品位,营造和谐的人文居住环境,那么所开发的项目也是最具增值潜力的。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曾经说过,房地产并不是土地、材料和功能的市场,而是时代、文化和精神变革的产物,楼盘并不是钢筋加水泥,它产生于它所要求的文化和精神,一个楼盘只有注入了文化内涵,才能增加它的价值,产品本身就像是流行歌曲,很容易过时,只有附加在楼盘上面的文化,才能持之以恒。建筑本身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因为其文化和品味不同才使建筑有了高下之分,因为有了文化因素才使建筑更加鲜活。
“文化地产”是—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有明显的文化表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地产形式。在文化地产项目中,地产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地产的灵魂。文化以地产为平台,地产以文化为内核是“文化地产”的现实走向。文化与地产“互动”地结合而产生的地产文化,从本质上说将是最具有强大引导力和推动力的生产力。因为文化,地产变得更加人文,文化地产的涌现,无疑也会给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开启新的追求。如果把地产比作一个人,那么地产文化就是这个人的精神和灵魂。没有地产,地产文化将无所依存、无所附和;反之,没有文化,地产本身也将没有灵魂,也就不可能有精彩和真正的发展。地产确定文化的主题,其实与创建“和谐社会”,追求和谐的邻里关系是一致的。在这方面,“文化地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天人合一性。房地产界流行的一句话:昨天的客户买房子,今天的客户买绿化,明天的客户将是买文化。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东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元素,地产与文化联姻是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空间艺术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易学大师马士平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民族文化与建筑的关系。他说:“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爬行的民族,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一座没有文化的建筑是腐朽的建筑。建筑只有赋予民族文化,才能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建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实用的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古建筑,之所以气势恢弘简练洒脱,就在于它天人合一的思想。”
文化地产理念创造了四类对立元素的对立统一:既包含了现代社会共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成果,又体现出特殊地域民俗人文传统的内在价值;既关注主流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幸福体验,又照顾特殊用户个性化的合理需求和偏好;既强调理念创新、文化创新在宏观上达到预期的文化理想,又追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微观上实现预期效益的超越;既突破传统文化、观念、习俗罗织而成的樊篱,又保持新文化的价值,宁静、久远而弥新。这四个方面的化对立为统一,本身即是对文化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的规避,同时又化被动为主动的突围,反映出文化地产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和谐社会背景下需要有文化的复兴,而文化地产的复兴,是文化之路复兴的表现。
“文化地产”是构筑“和谐人居”之轴。文化地产是人们生活习惯,价值观的取向,对生活态度的看法,知识的支撑。《大学》曰:“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全民皆益的这种文化层次,是个宏观的、本末的“本”,也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理念,这种服务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种人文自然和谐的进步,就是要到达生存、生活、生命的和谐,是根本之道。在现代地产的开发进程中,如何将“人文”元素融入其中,让人居文化底蕴更为丰厚,让社区更具和谐之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注重人居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生态条件;注重人与居住空间的和谐,营造精致园林小品的情趣空间,邻里沟通的自然空间和健康空间,体现对人居本性的关爱;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有合理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周边环境的相协调;注重人居与科技的和谐,从而实现建设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的目标要求。
文化是一种神奇力量。文化就像爱情一样,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各个历史阶段与各种产业“联姻”。文化来源于衣食住行,其中住的文化是所有产业中关联性、综合性最强的文化。“文化地产”是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的结合。文化与地产的结合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是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跨产业的整合是地产创新的源泉,因此文化地产不只是有一个文化的标签,更是对文化的独特创新。文化产业是一个拥有巨大空间的产业,文化在地产中的价值更是体现出文化本身的商业价值,文化与地产的融合则是针对区域特色挖掘出人脉,表现出文化精髓,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文化”不过是层脂粉,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所说的:“一张画、一座雕像、一出戏、一部电影,都是可以任人选择的。可以把一张画挂起来、也可以收起来但是,一座建筑物一旦建造起来,它就要几十年、几百年地站在那里。它的体积非常庞大,不由分说地就形成了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那分,强迫人去使用它、去看它,好看也得看,不好看也得看”。因此住宅应当比其它艺术更要追求艺术的美和文化的品位,否则,就只能成为强迫人欣赏的、遗憾的艺术,甚至是文化垃圾。因此,我们反对只顾形式,不顾功能,使建筑失去了人文精神的简单开发;我们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式的、将中外人文建筑文化精髓为我所用的“以人为本”的开发,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呼唤人文精神,将文化地产与和谐人居真正融汇,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到达现一种“心安理得”的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