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高速公路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收钱吗?


  19日起,多辆载货车司机因收费问题拒走新建成通车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停在三峡江段北岸翻坝码头。到22日,三峡坝区北岸的夜明珠码头滞留至少200多辆驶往重庆方向的载货汽车延绵近千米,宜昌市内交通也因此受到影响。

  从长沙送货到重庆的司机邓辉说:“现在往重庆方向去的翻坝水路不通了,没有别的路线,只能走南岸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而翻坝高速公路收费高,平均每辆车要多支付500多元。”(2011年1月23日 京华时报)

  3月7日上午,在全国政协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总装高级工程师宋振铎炮轰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他指出:据贵州的一项调查,当地高速公路收来的费用中15%用于还贷,其他都分了,一些公路收费部门普通收费员月薪达8000元,更有甚者超过万元。(2010年3月8日 京华时报)

  这就是中国国情的特色了。本来所有的高速收费都是用来还清贷款的;一旦贷款还清,公路就是大众的,从此群众享受高效快捷的服务。然而事实往往是无情的,当有人享受到了巨大的利益,就不忍罢手了。

  于是乎,等钱还上了。收费却照收不误,甚至会变本加厉,收的反而更多了。久而久之,老百姓也习以为常了。每每要出去游玩,无论远近,总习惯的被剥皮若干次。这样的花销,早就打到了预算里了。如果路过哪个交界处没看到收费站,还不由自主的诧异了起来:怎么不收费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居然达到了这么高的月薪,还是一个普通的收费员。可以想象,再高点的人物,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少呢?2万,3万,甚至更多?我都不敢想了。

  于是,我们不由想知道内中的奥妙了。究竟修建高速公路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还是建造一个日不落的利益王朝?当初从银行的贷款,难道就是为了再建一家银行,老百姓交款,政府部门取款的银行吗?

  高速公路收费站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属事业单位,更不是附加值极高的生产制造经营型企业。按理说,员工的工资不会太高,但偏偏出人意料,员工待遇普遍看高,且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来头不小,后台过硬,它是借助政策的“保护伞”,头顶交管部门的帽子,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依靠红头文件、交通警察等公权力,专门收取车辆过境费的单位。至于这些员工来自哪里?不得而知,但有一条可以确信,普通百姓的子女、家属根本不能谋得这个“香饽饽”的岗位,恐怕没有“三头六臂”,八辈子也进不了收费站。有人形象地称高速公路收费站是政府不管,纪委不问,处于真空地带的垄断行业。

  自1984年中国第一条收费高速路开通,“贷款修路,缴费还贷”几乎成了所有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模式”。如今,一组中国过路费的数据已广为人知: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70%。而在美国,总里程为9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只有7800多公里为收费路段(约8.8%)。不仅收费路段多,中国车辆通行费也高得吓人。据世界银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车辆通行费占人均GDP比例中以超2%居首位,比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高。

  《北京晚报》一篇2007年的报道曾给出过一个例子:一名记者在美国驾车,在贯穿南北的新泽西收费高速公路上行驶2个小时、约167公里车程下来,只付了4.25美元的过路费。作为拥有2亿多汽车保有量的“汽车上的王国”,美国的高速公路不仅四通八达,而且绝大部分收费极低,相比之下,名目繁多的过路费让在中国进行公路旅行显得奢侈不少。以从南京驾车(7座以下客车)到上海为例,3个小时、 300公里左右的车程下来需要缴160元的过路费,其中包括沪宁高速江苏段115 元、上海段15元还有30元“进沪费”。

  中国的收费公路甚至已沦为公路私用,恶化民生的推手,难怪舆论对偷逃过路费的犯罪分子“恨”不起来。世行报告称,中国车辆通行费率平均为 0.12-0.21美元(2008年水平)。“买路钱”如此贵,那么修一条高速公路要多少钱呢?据“中国公路网”文章的说法,在中西部较贫困地区,地势平坦处修1公里高速公路约需资金3000多万元,山区则可高达7000多万/公里;而如在人口稠密的沿海发达地区,光征地拆迁费用就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文章举例指出,征地费用的上涨甚至可能导致每公里通行费率翻倍。

  德国高速公路堪称“欧洲最贵”,据德国官方测算,德国高速公路的造价每公里高达2630万欧元,其中光工程造价就平均达1180万欧元/公里,若算上高速路两侧的隔音墙、绿化和更换交通标志等费用,德国公路每公里造价则上升至2680万欧元。虽然造价比中国的高速公路高出不少,并且德国每家每户几乎都有汽车,德国高速公路却不怎么收“买路钱”。在德国,家庭轿车使用高速公路是免费的,只有12吨以上的卡车要征收0.15欧分的使用费。据2009年统计,德国收费高速公路段全长12000公里,出入口2213个、交叉口251个,每年需付过路费的大货车大约在120至140万辆上下,还包括40至50万非本国车辆

  对于一部分收费公路而言,因为车流量不足带来的还贷压力增大,确实是收费期限无限延长的根本原因。据《南方周末》报道,2005 年,广东省多个部门下发的《公路收费站收费年限公告》显示,在74个省管非经营性收费站中,还贷期超过30年的收费站有33个,6个超过100年,其中河源的一个收费站居然要还上756年。

  然而,尽管过路费在还贷压力下几乎没停止过涨,但高速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几乎依然是一句笑话。2007年前后全国各地曾掀起“撤站热”,不少媒体密集对公路收费站费用调查后发现:与增加收入无关的成本开支占比重越来越大。比如,当时被撤销的贵阳市贵花公路花溪收费站,截至2001年9月收取的通行费总额高达 6371.5万元,但用于养护工程及经营管理费用的支出就达到4711.8万元,若加上收费站所支付的营业税等费用,这条公路就算再多收8年钱也还是还不清贷下的款。简单地说,以“收费还贷”之名征收的年年增加的过路费,根本也用不到还债上,更多是被收费站的各种管理费用“侵蚀”掉。

  为了逃掉高速通行费、多挣钱,禹州市一农民购买两辆大货车后,拿着两套假军车牌照疯狂营运,8个月的时间里,免费通行高速公路2361次,偷逃过路费368万余元。10日,该农民一审因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立刻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一起偷逃过路费案,让公众看到了真实存在的“天价买路钱”。案件的结果值得关注之余,更需要接受质疑的其实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一模式──到底,这样的做法是否能兼顾公共利益,抑或只会让公路变成利益集团的“提款机”?

  在全国上下,普遍呼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实现统一、集中的收支渠道,规范其用工行为,杜绝腐败现象发。如果只是为了花钱而花钱,必然导致“经济”消化不良!如果只是为了收钱而花钱,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愤!修建高速公路的目的必须回归其民生本色: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惠及普罗大众,改善民生。

  
奢侈的高速买路钱:中国高速路投入少,收费高

  
高速公路收费员万元月薪到底暴露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