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律、理、义、善、新
德、律、理、义、善、新是我提出来的类比于儒学的思想体系。其中德相对于仁,理相对于礼,义相对于义。
孔子的仁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它的局限性很大。仁主要是指统治者对待子民要仁慈,所谓仁者爱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从来都是剥削压迫民众的,何谈仁?所谓仁者爱人可以理解为是统治者实施的一种善政而已,它与暴政相对应。但是所谓的善政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而已,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民不聊生,尽管出过几个盛世,但是都如同昙花一现,可见在孔子仁的思想下,民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善待。
现在我用德来替换它。何为德?这里的不是指道德或品德,而是指人的行为处事要受到德的规范即德治。无论是谁,包括当政者,应该成为道德人。所谓道德人,就是受到道德约束,其处事行为受到规范的人。作为道德人,首先必须节制甚至禁止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这个是最基本的前提。人们之所以不遵守道德,不遵守法律,就是因为没有遏制住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合理的欲望。越是节欲者,其品德往往越高尚。其次,道德人的行为准则为在不让他人受到损失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造成他人损失可以通过二次分配来补偿)。这个概念和经济人相对应的,经济人的遵守底线是法律,道德人的底线是道德。道德人强调的是合作,通过一次分配或多次分配来分享合作剩余。经济人向道德人转化是必然趋势。最后,未来社会的主体需要道德人,这样的社会才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民生大大得到改善和提高。
“律”,指的是律治。相比上面的“德”而言,律治不是一种事先自治,而是一种事后强制。它以国家机器作为强大后盾,对违反规则制度的行为人作出严厉的制裁,以防止人们因不合理的欲望而导致侵害他人权益行为的发生。可见,“律”是通过严刑峻法强迫人们收敛、节制甚至禁止不合理的欲望,保障所有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区分德和律,关键是要看是事前自治还是事后强制。例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中的“律”,就是德治了。
“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律为谁所制定。法律应该为广大民众所制定,那么民主和法制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能分开。民主可以保证法律为民众所制定和实施,法制又保证民主更好的实施。否则,一旦民主和法制分开,那么这时候的“律”就演变为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剥削、压迫等残酷统治了。
所以这里的“律”,准确的说就是指民主和法制,民主具体指我前面所提出来的三民主义。
“理”相对于儒学中的“礼”。“理”可以理解为理性,追求效益,以实践和实事为基本依据,尽量避免假、大、空。
我本人对儒学中的“礼”非常反感。它至少在外在形式上要刻意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尊卑。例如君臣之礼,三拜九叩。不同的等级的人,享有不同的衣物,饮食,甚至说不同的言语。整个一个礼,就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外在标志。现在的不同行政级别的官员享受不同的待遇,坐不同级别的车,说的官话也不一样。就是儒学“礼”字的真实写照。
儒学刻意讲究“礼”了,甚至因此不切实际。结果往往导致死要面子,不注重实际利益的结果。例如古代帝王大搞礼节工程,结果劳民伤财。这种死要面子,不顾民生的举动很让人反感。现在这种行为还在持续,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只会让西方人暗自窃笑。
儒学中的“礼”本质上是体现出下级对上级的一种盲从。无论上级是否错误,至少不能博面子。这对现在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国人虽心不合,背后可以动刀子,但是表面上要面和,这种“礼”就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尽管可以故意营造出表面和谐的局面。
“理”提倡理性的追求效益最大化。必要的礼节是要的,一般的点头。鞠躬,握手就可以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了。没有必要因某国元首到来,挖空心思的铺什么颜色的地毯,安排什么样的座位,准备什么样的颂词,甚至秘密把反对者软禁起来。
“理”还提倡踏踏实实的干实事,不要尽搞出些假、大、空的不切实际的行为和言语。
“义”指的就是公平正义,它和儒学中的不同。整个儒教提倡的都是封建等级,从一个“礼”上就可以排上三六九等。儒教并没有平等的概念。而世界九大宗教无一例外的推崇“众生平等”的概念。
公平正义是所有价值观的核心所在。一个国家。民族是否能够强大,靠的就是它。可见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重要程度。
当今世界,美国是为数不多的遵守这一准则的国家,这来自于南北战争时期,那个时候是转折点,美国林肯总统知道,追求利益不能以牺牲公平正义的代价,必须要解放黑奴。从那以后,美国开始真正强大起来。
反观欧洲,英国的殖民掠夺是肯定违背上述原则的,尽管拥有和美国相同的价值观,但是英国的殖民主义只给他带来短期的强大。由于整个欧洲没有崇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法国,德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掠夺,侵犯他国的利益,不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人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然而,欧洲人至今为止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原因导致灾难的,他们或许只知道是丛林法则起作用了。如果大部分欧洲国家崇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两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善”是指善言、善行和善心。只有与人为善,别人才可能善待你。为善者必须做得到节欲甚至禁欲,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治能力,否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清心寡欲,高风亮节,自己又如何长期行善呢?
在善言、善行和善心中,最重要的是善心,也可以称为高贵品德。因为如果没有善心,善言和善行就无从谈起。
关于美德,世界九大宗教都表述得相当清楚了。这里我只是做一个总结。结合中华文化的特点,可以把善心表述为:救助,报恩,施善,守信,惩恶,奉献,牺牲。
“新”主要是指革新,创新的意义。新即意味着变,这是宗教和儒教所害怕的,因为它们害怕变革,希望永远维持现状。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发展变化,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我相信科学,信任进化论。只不过我并不赞成达尔文的环境决定进化论,我更倾向于基因决定进化论。
我们仅讨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同样是不断的进化的,因此这就一定存在一个前提了,即孙子们一定要比爷爷们聪明,这样科技文明才能够不断发展,社会也就不断向前发展,否则社会发展就会逐渐停止,直至消亡。这就是进化论的作用。越到后面的物种,其等级和智慧必定越高,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从进化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后代一定比我们聪明,因此必须创造环境,让他们不断赶超我们,这样社会才能快速发展,否则,一味的搞愚民政策,把后代搞蠢了,整个社会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主动求变,最后落得个被动变化的结果,就像中国一样。
所以求“新”必须从思想上,制度上和环境上入手。思想上要做到多元化,不要禁锢不同的思想,学说和观点。
制度上要考虑民主竞争制度体系。例如美国民主制度就是一种崇尚自由,竞争和创新的制度,它也是一种会自我进化的制度,在美国现行制度体系下,即使达不到最优,也会形成次优。美国人自己没有理论能够解释得清楚,但是这就是进化所形成的结果。美国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很强,这个民族求新的渴望和意识也很强。
环境上要考虑加速社会体系的新陈代谢,旧的学说,旧的人,旧的岗位应尽快被新的所取代。一个国家的政治、科研和教育等管理层的平均年龄必须降到合理水平。尤其国家管理层不能老由一群老头管理。因为老者害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