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没有“人才特区”这一提法,但都实施特别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来引进集聚高端人才。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台湾新竹等世界著名的人才集聚区,事实上就是人才特区。

(美国硅谷鸟瞰图)
特殊的人才政策
美国硅谷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机制。一是通过提供奖学金、带薪职位吸引各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在美国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外国公民不受临时工作签证名额的限制。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的数字,每年全世界150万留学生中有48.1%在美国学习。二是通过研究机构招聘或引进国外著名科学家。通过设立重点学科和超前科研项目引进国外知名科学家。一些高科技公司还通过到其他国家办企业或设立研究机构,吸纳当地高端研究人员和专业人才。三是放宽对优秀人才移民的限制,对高技术人才尽量降低门槛,大力放宽对高技术人才及其家属移民的限制,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吸引大量国外优秀人才。
日本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新政吸引海外人才。2007年实施的《雇佣政策法》,明确将促进留学生等高层次海外人才在日本就业提升到国家级雇佣对策的高度,使海外人才获得受聘机会。日本还修订居留资格的各项规定,让拥有各领域技能的外国人在日本居留更长时间。
印度政府在税收、股权、金融扶持、工资待遇、来去自由、创业辅导、子女教育等方面,制订了一整套优惠政策以吸收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创业。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如“印度人才开发与计算机培训”、“计算机人才开发”等。政府部门除了扶持加强原有正规的理工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及软件产业高级人才培养方面的传统优势之外,还在中学、大专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电脑软、硬件课程,开放私人资本和外资从事电脑软、硬件的专业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特别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硅谷对人才的核心激励方法就是有“金手铐”之称的期权制度,通过认股权使员工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在股份认购权的驱使下, 每个员工都能成为公司的主人,每个员工都能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思科公司甚至对暑期实习生都使用了股票期权,每一位暑期实习生获得500股思科的股票期权,这些股票期权将分阶段地在5年内实现。
新竹园区允许科技人员以高于一般比例的专利权或专利技术作为股份投资,其作价最高达总投资额的25%。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对本地区科技人员的培养,推动园区厂商与当地学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系,奖励园区的科技人员在职进修。
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所有国际知名人才集聚区的形成大多是围绕大学和科研院所,走人才、科技和产业相结合的路子。一流研究型大学不仅帮助这些地区形成一个领先的研发集群,产生众多可转化研究成果,并源源不断输出创业人才和团队。
美国硅谷有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和加州理工大学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就与工业界签订了长期的“学位合作计划”和“工业联盟计划”。斯坦福为硅谷培养了大批的创业和创新人才,且与硅谷的创新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许多重量级的高科技企业就诞生于斯坦福大学的产业园。
日本筑波有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等31家国家级研究、教育机构。日本30%的国家级研究机构集中在这里,加上周边的民间研究所,研究机构总数约有300家。筑波不仅拥有大量研究机构,还散布着很多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也是进行产学合作的基地。
班加罗尔则云集了如印度理工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许多名牌大学。这些高校每年可为社会输送3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其中1/3是信息技术人员。
专业的人才服务体系
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人才服务体系。依托高水平的人才、投融资、知识产权、法律、税务等中介和服务机构,充分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以及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生活需求。
在硅谷发展早期,美国政府经常充当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以鼓励硅谷的创新和发展。其后,随着硅谷的发展,风险投资逐步兴起,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沙丘大街3000号,集中了2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
硅谷具有一个集工程师、电子公司、专家顾问、风险投资和基础设施供应商为一身的庞大专业协作体系。硅谷的公共服务种类包括金融服务类行业、中介服务类行业、商业服务类行业、生活服务类行业和人才服务等,数量庞大,门类齐全,机制灵活。
在筑波,各种生活设施和商业设施布置非常完善,职员公寓、外国专家宿舍、医疗福利设施、美术馆和图书馆等一应俱全。学校和幼儿园也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和人口状况进行配套建设。各个研究机构都设有专门照顾研究人员生活的部门。另外,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中心也提供这方面的协助,包括外籍科研人员的家属访日、孩子就学、开设银行账户、女性研究人员生育孩子等,都能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让科研人员在生活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包容性的创新创业文化
所有国际著名的人才特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备宽松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包容性创新创业文化。
硅谷文化表现为一种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独特价值观。人们信奉“败又何妨”的理念,把“不以成败论英雄”作为价值判断。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公司死亡,也有新的公司不断创立,也正是在失败中积累的源源不断的经验,不断地实践和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孕育了对失败的宽容精神。企业家们勇于创新、乐于冒险、崇尚开拓进取,以及敢于承受失败的精神支撑着硅谷公司不断推陈出新。
规范、合作和信任的文化是班加罗尔软件企业的行为准则。软件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开发软件项目,诚信守约是起码的游戏规则,“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成为工作的原则,这些非强制因素被班加罗尔的软件工程师奉若神明,引导他们精益求精。
原载于1月2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