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题型新战略——高分技巧集萃


第八节  新题型新战略

 

一、串词编故事题

  (一)串词编故事题概述

  串词编说故事是面试中的一类题型,主要是让考生围绕题干中给出的一句特定话语或几个有内在关联的词语发挥想象,编出有一定情节和意义的故事,要求主题明确,语言通顺明了。面试中编说故事类型的考题主要测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语言组织、快速反应以及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

面试特训班.gif海关.gif

**********************************************************************************

   (二)串词编故事题常见问题

  1.故事立意低

  有些考生看到题目之后就想到社会的阴暗面,动辄抨击社会,让考官看不到考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面试中的一个大忌。比如,用“大雨、医院、腐败、警察”编故事,有的考生对故事的立意为“腐败的警察”就不好,如果立意为“警察为国为民做贡献”就不错。

  2.情节不合理

  很多考生认为,只要是把这些词语、成语或句子用上就可以了,而不注重故事情节,这样不仅没有证明你的优势,反而使考官对你的综合能力产生怀疑。如用“黄河、金融、地产、服务、起飞”五个词编故事,某个考生用“黄河金融房地产服务公司的利润像起飞的火箭一样在2009年翻了三番”。

  3.故事不完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考生编故事也要掌握整体性原则,编出来的故事不能“缺胳膊少腿”。一段话也好,一个故事也罢,都会涉及到最根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没有这些要素形不成一个故事,只能算是造句。

  (三)串词编故事题解题技巧

  1.解题总体原则

  (1)故事性要强,即必须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一篇故事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没有这些要素就形不成一个完整故事。这一点是起步分,非常重要。

  (2)尽量将题目所给的词或句子当成关键词或关键句。如果面试现场不能做到,也别强求,但一定要全部用上,这是最低要求。

  (3)其他重要要素。除了故事的基本六要素外,主题、情节、情感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主题,编故事的质量和水平都取决于此,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其次可以穿插情感要素,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情感要素是很容易把握的。最后才是情节。高手在回答题目时,除了要保证不出差错外,还会想办法“出彩”,这样才会得引人注目的高分。在保证其他答题要素的同时,如果临场所编的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身心疲惫的考官一定会心中一亮。当然,保证“六要素+主题”是基础。面试要稳中求胜。

  (4)切忌评论成分过重。故事不允许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更不允许作者在故事中对人物或者事件大加评论,故事应该着力于你口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而不是在说什么、想什么。始终要注意推动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

  2.破题方法

  (1)“4W”故事法——以流畅取胜

  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o:人物    What:事件

  这种方法要求考生抓取关键词,确立故事的主要情节、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4个要素,然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将题目所给词汇自然而然地穿插使用进去。因此,故事是否流畅就成了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2)打动考官——以情节取胜

  精心选取一些扣人心弦的情节或画面给考官的心灵以触动。回忆实际生活中曾感动自己的细节或者比较能警醒人、振奋人、打动人的一些场面,将其用言语表达出来,你描述的那些情景必将成为答案中的亮点,帮你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思想深刻且对生活有独特见解的人。

  (3)立意深刻——高度至上

  故事或一段话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操要有高度,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品格。应树立积极乐观、教育意义深刻的中心思想,对一般的社会现象能提升到理论高度,或以颂扬某种优秀品质为基调。所编的故事要能引人思考,或者就某一现象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常用立意:浪子回头、父母亲情、领导干部关心群众、由现象作感悟或评价等,也可以与你所报考的职位相联系,借机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抱负。

  (四)串词编故事题备考技巧

  公务员面试中,很多考生在回答其他题目时能够旁征博引,运用自如。但当遇上串词编故事类的题目时,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考生本来就紧张,头脑一片空白,短时间内又没有任何素材,支支吾吾,影响到整个面试成绩。怎样才能在串词编故事的环节中做到临阵不乱、游刃有余呢?这就需要考生做好充足的考前准备。

  1.语言表达能力

  串词编故事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考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的时间进行晨读,选取一些时政要闻、励志书籍、名言警句进行朗读,这样可以培养考生的语感,增长知识。

  2.素材储备

  考生可以考虑事先找一些故事性强、有哲理、有情节的小故事,将故事整理出来,在100-200词之间可以表达完整,然后写在本子上,并划出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关键词,更多的是涉及一些人生理想和社会现象主题的故事,准备20个左右,然后开始记忆。这可以让你节约考场上思考的时间。

  二、发散想象题

  (一)发散想象题概述

  发散想象类试题是结构化面试中颇具特色的一类题型,它侧重于对考生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是对考生思维方式的有效检验。因其命题方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命题团队研究的一大热点。

  (二)发散想象题解题技巧

  鉴于此类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将发散想象类试题的解题技巧概括为以下三点,供考生学习和提高。

  1.学科交叉,跨域联通,开拓思路

  发散想象类试题鼓励创新,其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思维沿着不同的维度和方向发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考生可将自己了解的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实现知识结构的跨域联通,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充分融合,从而开拓思路,找到合理而新颖的答案。

  例如关于“0”的遐想,从历史学的角度可以联想到公元纪年,历史的分界,进而联系到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三维空间的原点坐标(0,0,0),参考系的建立,进而联系到从比较衡量中发现差距,学习的心态;从符号学的角度可以联想到科学计数法的发明,用简洁高效的方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进而联系到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2.破除“绝对”意识,变僵为活

  发散想象类试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和答题套路,考生需要破除“绝对”、“唯一”等僵化意识,变僵化的套路为灵活的创意,习惯应试教育答题规律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但同时也要避免极端的好恶与偏激的观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漫无边际的发散都不是科学的发散,要做到如放风筝般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提出的观点要言之有据、答之成理,符合基本的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同时与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联系起来,充分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

  3.融入真情实感,彰显个性特征

  发散想象类试题提倡考生对信息的个性化解读和加工。在各种结构化面试试题陷入套路化的桎梏之中时,发散想象类试题鲜明的个性特征无疑是一股清新的空气,令考官眼前一亮。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位特点、报考单位、报考地区、过往经历、兴趣爱好、个人思想等,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你不仅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考生若能融入真情实感,将题目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大大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使答案更加惊艳出彩。

 

******************************************************************************************

如果您想获得更多有关国考面试的信息,敬请关注以下平台:

田亚东老师微博:http://t.sina.com.cn/tianyd 

北京中公教育微博:http://t.sina.com.cn/bjoffcn 

QQ群:129411621和129413161,资源有限,请勿重复加群!

 我们会将最新的备考咨询在以上的平台第一时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