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厅买不起房揭开楼市冰山一角
文/马跃成
1月23日,在广东省人大会议汕尾代表团的讨论会上,省人大代表袁古洁抓住最后一个发言机会向在场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谏言。她说,“我有正教授职称已经超过10年,做副厅也5年了,但我现在的工资依然买不起房。”
据悉,袁古洁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南师大法学院院长,现在是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她一家现在还住在华南师大75平方米的房改房里,“我的儿子高二了,还跟我妈睡上下铺”。谈起79岁的母亲还与17岁的儿子挤在一张上下铺时,袁古洁直言“一阵心酸”。
袁古洁说,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接近400万元,“就算交上了首期,现在商业贷款利率这么高,月供也供不起”。“算了,这辈子我不买房了,我就住75平方米的宿舍。”袁古洁说,自己最终放弃了买房的想法。
像袁古洁这样的人物,竟然还在蜗居确实有点是不可想象?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教授、博导、副厅级干部蜗居在几十平米的宿舍?在人们的印象中,像袁古洁这样的社会精英、高级干部无论如何都算是生活无忧,前途锦绣的社会的栋梁,绝对不应该为房子着急了。
我们谈到房价太高的时候,通常都是拿中低收入者说事,谁会想到还有这样的社会精英也在为望房兴叹?是房价太高了,还是工资太低了?
袁古洁说,住房是老百姓感到幸福与否的基本条件,但她了解的去年的一些数据对比悬殊:1月到10月,广东房地产总投资是2777亿元,而政府投入经济适用房的资金才19.5亿元,“也就是说,还不到1%”。
但是,即使这不到1%的保障房,应该给谁住?难道让副厅长、教授和中低收入的老百姓去争保障房?不应该呀!不管怎么说,像袁古洁教授,或者是袁副厅都不应该是被社会关注的中低收入阶层了。
然而,我们现在的制度安排,确实存在着越是权利集团越是占有社会保障房的情况。袁古洁周围的同事是怎么解决住房的?如果他们通过了保障房审核,那么他们是怎么挤进保障房的,而且保障房里怎么会有一百多平米的高标准房?如果他们是通过市场买的商品房,那么人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其实,按照现在的工资标准,确实很多干部买不起房。去年身居副部级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道:“我这样级别的干部都不能为自己买一套像样的住房,那更多的人就没有办法买了。”他说,
房地产现在的问题。一个是有泡沫,第二个是现在是在炒房,而不是真正有人买得起房子,不是使居者有其屋。部分城市房地产有泡沫,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另外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社会资金炒房,买房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再转手,再赚钱,所以有的有钱人一买不是一套两套,是十套二十套,买到手压根是不住的,等到有个好价钱就卖了。
南京市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季建业在电视节目互动中也曾谈到房价问题,他曾满怀感慨的“实话实说”,现在的房子以我的工资水平算大概10年才能买得起小房,还买不起大房。
去年的时候,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透露,国资委的职工收入也不高,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一万元。“如果交掉税,到手上的不超过一万,国资委的处长们每月收入约三千多块钱。”以北京现在的房价看,不要说买房,就是付首付恐怕都困难。好在北京地区的很多单位还有经济适用房等保障类房屋用于解决公务人员的住房问题。
即使这个解决方案,也在媒体遭到过任志强等人的炮轰,他们质疑,凭什么这么多的经济适用房定向流走了?但是,这样的高房价是谁造成的?如果房价不是这么高,如果中高收入阶层的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收入水平购买到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全部用于社会的中低收入阶层,那么社会问题还能有这么严峻吗?
现在因为高房价的因素,搞到副厅级、副部级、市长都买不起房子了。问题之严重不言而喻。
中国楼市的问题有不少,保障房的建设和分配问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由此引起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因为拆迁造成的社会焦点事件等等。但是主要的问题还是高房价的问题,房价高到一个副厅级干部,一个教授都买不起房的时候,这个楼市确实就到了难以让人忍受的时候了。如果没有高房价这些问题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高房价带给中国的负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曾被网上冠以“最牛开发商”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物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耀1月23日在参加省政协分组讨论时再放地产豪语,直言土地紧缺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卖地会让中国未来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庄耀还认为现在花几百万元买房比以前花几十万元买房容易,“谁买房谁就能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他说,地价高的好处是让政府得益。并称这是中国比加拿大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有优势的方面。
从庄耀的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有多少人的观念和理想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