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新区丁岗镇一所中心小学多名教师因没有配合当地部门做好家属的拆迁工作,被学校强制停课停薪。在当地涉及被拆迁的85个教师家庭中,绝大多数教师考虑到行政压力而作出妥协让步。少数没有让步的教师,则被包括校长在内的各级领导批评“觉悟不高,没有师德”。(1月25日《东方早报》)
拆迁动员不力的教师就是“没有师德”,这实在是极其雷人的论断。不要说是拆教师亲属的房子,就是拆教师自己的房子,他们配不配合,也完全要站在权利视角来看。明明是公权力在拆迁上乱搞“株连”,却还要拿着“师德”大棒对教师权利与道德进行捆绑,这种行为恰恰揭示出相关权力品质的极度沦陷。
先来看看这起拆迁“株连”的丑陋逻辑与威胁狂语。这所学校的陈校长说:“拆迁的确实不是你的房子,但是你父母的房子。你作为一个国家干部,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你拿了财政的钱,就应该有义务去做工作,没做下来要继续做,否则你这个工资问题很难解决。”很显然,在这个校长眼中,拿了财政的钱,就得听权力的话,权力想让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问题是,财政钱就是这些权力的钱吗?那是纳税人的钱,拿纳税人的钱,说到底,就是要对纳税人负责,而不是去做权力豢养的家奴。
教师责任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去搞拆迁动员。值得注意的是,在拆迁动员这件事上,学校的校长很积极,这实际上也揭示出当前教育的一种丑态,就是有些学校的领导越来越不像教育者,更像是那些过度媚权的行政官员。面对这位扛着“教师退出机制”与“师德大棒”对教师进行喝斥的陈校长,恐怕只要有起码的教师思想与人文精神的人,也不会相信这样的校长真能带领全校师生,去践行“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理念。
这些年,拆迁“株连”的做法不断被开发利用。比如,以前江西丰城在打着“旧城改造”的拆迁中,与被拆迁人有亲属关系的公职人员就被告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服其亲属在拆迁协议上签字,“否则将被采取组织措施”;而以前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政府为完成青阳屯村拆迁任务,竟然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中小学生动员父母签字。相信没有哪位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丢掉工作,甚至连上学的机会也被剥夺。这种缺乏起码伦理道德的拆迁“株连”,不仅仅是对法治的践踏,同时也是对人文伦理与教育品质的极大破坏。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度,亲情伦理有着强大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维系着和谐、幸福与稳定等等内容。拆迁“株连”,利用的恰恰就是这种亲情伦理的力量。当公权力以“组织力量”来突进到亲情领域,能够产生的威力将有多大,是不难想象的。愈演愈烈的拆迁“株连”,都说明当前一些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正在试图绕过法治,通过践踏亲情伦理的方式,来最终达到对公民权利进行掠夺的目的。
发生在江苏镇江的多名教师因拆迁动员不力被停课停薪,说明当前一些地方非法拆迁之恶已经变异到极其冷酷无情与卑鄙下流的地步。
在权力与权利博弈越来越复杂化的今天,如果还是不能把解决拆迁问题完全纳入到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下进行平等博弈,那么,由拆迁派生出的悲剧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污染到社会更多领域,伤害到整体社会的伦理与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无法成为非法拆迁悲剧的幸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