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紧缩效果正在显现——评《信贷额度紧张 部分银行主动大幅上调贷款利率》


  年初信贷投放井喷而遇央行流动性紧缩限令,导致银行信贷资源空前紧张,部分银行主动大幅上调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在10%至45%不等。



  按照往年的“惯例”,年初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一般会因需求与放贷冲动而出现“井喷”,今年仍没有例外。为控制信贷总额、达到货币政策紧缩目标,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放贷不得超出当月信贷额度。资金的紧张使得一些商业银行纷纷上浮货款利率。

  贷款利率上调对市场不同交易主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有资金需求的生产性企业而言,资金额度的收紧本来就使其贷款难度增加,贷款利率的提高更增添了其对资金的使用成本,从而可能对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而出于赢利本能,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促使企业将该成本进行转嫁,从而可能推动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涨升,这对通胀的控制是不利的。当然,贷款利率增加会因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大利差,而对商业银行业绩增长产生正面影响,从而可以部分抵消因放贷规模限制对其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政策调控角度来看,货币紧缩促动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主动”上调,其结果似乎是正在达到央行收缩流动性的目标,成为政策效果显现的一个标志:即便央行没有规定利率上调,商业银行也主动上调了利率,这一“市场化行为”可能也正是央行所乐见的。同时,商业银行上浮利率时也针对不同客户多进行了差异化安排,如有银行规定对于一般准入性行业、政策扶持性行业与政策限制性行业,利率上浮规定不同的比例等,这一符合行业政策结构调整导向的“市场化”行为,更应是政策面所希望看到的。

  而目前需要观察的是,央行紧缩程度下一步将向何种方向发展,如果严厉的紧缩性政策之下市场资金面继续紧张,则下一步不能排除有商业银行会“主动”上调存款利率进行揽储,从而使得存贷款利率都出现“自发上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