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闹出笑话


回家过年闹出笑话

“年”和“春节”一样吗?如果一样,为何有的人会说回家过“年”,有的人却说回家过“春节”呢?

从民间故事传说的角度去解会“过年”,发现回家过年是胆小怕事的行为;可是领会“过春节”, 发现回家过春节则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因此,是回家过年?还是回家过春节?这就是大是大非问题啦!

首先说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便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年”兽去了。后来由于有一个乞讨的老者用“红纸”、“炮竹”将“年” 撵走,于是人们才敢从山上回家。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初一大早,人们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可见,对于咱们中华儿女来说,这过年并不十分光彩。怎么说,那个怪兽“年”来的时候,人们干什么去了?逃命去了,还不是由一个乞讨老者用办法给“年”撵走的嘛,这是不服也不成的。
其次再说春节。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据说,我国将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由于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可见,过年或过春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来源,我们应该传承好的传统,逐步抛弃不好的传统。回家过年好像有点怪怪的,还是回家过春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