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缠的话题,古代的哲学家好哲人们对此有很多探讨,但视乎没有答案。最近有科学家论证应该是先有蛋,因为在地球生物演进的历史来看,当鸡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地球上已经有蛋了N多年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卡尔加里大学古生物学者达拉-泽冷斯基称,通过对7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后,明确的谜题答案浮出水面:恐龙首先建造了类似鸟窝的巢穴,产下了类似鸟蛋的蛋,然后恐龙再进化成鸟类(鸡也属于鸟类的一种),这很明确,蛋先于鸡之间就存在了。鸡是由这些产下了类似鸡蛋的肉食恐龙进化而成。
看来似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应该改成“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而且这个鸡还应该是家鸡,根据自然的生物进化衍生结构来看,应该是先有鸡(家鸡)才后有蛋(鸡蛋)的。人类的祖先从野外抓到鸡的祖先-野鸡(也可能是小野鸡),然后将之进行驯养,鸡下蛋,蛋化鸡,逐步野鸡演变成家鸡了;有没有人类先找到野鸡蛋,然后再由野鸡蛋孵化成小鸡的可能呢,这种可能有,但概率较小,因为鸡蛋孵化成小鸡也是一种技术活,这需要一定的温度保持和其他一些条件,早期的人类可能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技术。而让鸡自己孵化小鸡可能更容易一些,因此,先有鸡(家鸡)的概率要大一些。从人类对事物认识的规律来看,也应该是人们先认识鸡,将鸡命名为鸡,然后对应鸡下的蛋,再命名为鸡蛋;而先拿着鸡蛋,再去找鸡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这样我们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按照不同的思路讨论,却仍然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对于做学问来说,我们可以一直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讨论下去,由此不断拓展新的思路和理论来;对于做事情来说来说,我们也许不能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直争论下去,而是要尽快确定一个结论和目标,将事情做下去。不过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先有鸡后有蛋,因为鸡会叫,而蛋却不能发声,鸡在叫蛋却无音,你说呢。